当前位置:首页 > 部委专栏 > 记协动态 > 正文 >

建言献策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媒体机构怎么说?

2020-07-29 16:02来源: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编辑:杨泽帆
  2020年7月27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记协、中国环境报社、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媒体建言视频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环境新媒体联盟专家委员会、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第一财经、中国环境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企业报、消费日报、南方周末、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改革报等媒体、机构的代表参与了研讨。生态环境部综合司规划区划处贾金虎处长、环境规划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组主要技术人员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片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参会并致辞。王金南首先从基本架构、主要职责、合作交流等方面,介绍了环境规划院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情况,指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估、考核等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王金南表示,新闻媒体是向公众传递生态环境信息、传播生态环境文化、培育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载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公众对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呼吁和心声,希望各媒体代表畅所欲言,聚焦问题,提出对“十四五”时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宣传的相关建议。
  中国环境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李瑞农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环境质量改善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要解决整体环境质量改善成果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一些结构性因素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对于“十四五”规划,建议一是要增强目标制定的系统性,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安全;二是要增强污染防治的协同性,包括增强不同行业间污染防治协同,以及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协同;三是要增强生活和生产的关联性,通过绿色生活的践行和绿色消费的引导,推动生产体系的绿色化。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开展,生态环境新闻宣传工作水平明显提高,新媒体建设运用能力大幅提升,舆论引导工作有力有效,社会宣传活动不断创新,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群众基础。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全面评估“十三五”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基础上,谋划好“十四五”全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期望与会媒体代表就生态环境宣传提供真知灼见,为研究编制《“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五年行动计划》提供支持。 
 
图片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
 
  会议由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秦昌波主持,与会媒体代表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绿色发展与绿色生活、生态保护目标指标、环境治理与社会行动、环境法治、体制机制、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重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聚焦“十四五”时期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全国环境新媒体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环保局原新闻发言人杜少中认为,“十四五”规划应突出强调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在战略上应对全球面临的各种挑战,同时解决中国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中国日报记者侯黎强建议,从政府和消费者两个层面把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真正融入到“十四五”规划当中;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曹红艳认为,“十四五”期间应加快确立包括发展理念、政策目标、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在内的绿色发展框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李彪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在绿色消费引导上发力,持续完善绿色消费市场。
  针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中国新闻周刊首任总编辑田惠明建议,制定规划目标要切合实际、切合国情、切合民意;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孙秀艳建议,环境规划与环境质量具有关联性,规划实施中发生的问题应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科技日报记者李禾建议,规划发布后,建议进行相关约束性指标等内容的解读;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协调中心副主任、北京站站长刘世昕表示,此次疫情凸显出环境与健康的问题,建议将环境与健康纳入规划研究范畴;中国环境报理论评论部主任刘蔚建议,完善信访机制,保障公众参与渠道畅通。
  围绕环保产业等领域,中国经济导报投融资周刊副主编潘晓娟表示,环保企业应抓住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大战略机遇,开展技术创新;中国企业报节能环保、新能源事业部主任樊林建议,在规划编制中要对环保产业资金及重大项目予以考虑;消费日报记者张丽娜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圈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方向性的、可行性的指导意见;中国改革报编委、总编室副主任薛秀泓建议,规划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增强科技攻关,为环保的决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在如何更好发挥新闻媒体传播生态环境文化、凝聚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方面,中国新闻社编委、经济部主任俞岚认为,新闻媒体要做好绿色传播,善于挖掘一些生动案例,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绿色发展的故事;第一财经高级记者章轲建议,应把握好环境新闻报道的角度、尺度和力度,更加关注“十四五”时期环境保护的短板地区、环保发展矛盾冲突激烈的地区。
  围绕生态环境立法执法等问题,法制日报高级记者郄建荣建议,推动与百姓权益关系密切的法律制定修订;南方周末记者刘佳建议,应完善生态环境执法装备等能力建设,为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提供必要保障。
  中国环境记协主席、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谢国明作总结发言,并感谢媒体界的同行踊跃参会,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智慧和见解。他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系统谋划“十四五”规划,研判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趋势,系统总结“十三五”规划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谢国明建议,“十四五”规划中应充分体现硬指标、硬手段,将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更好结合起来,强化绿色生活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推动作用,规划初稿完成后,建议面向社会公众征求社会意见。
  王金南进行了会议总结。他首先感谢各位媒体代表的宝贵建议以及中国环境记协、中国环境报社、宣传教育中心对这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王金南指出,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进一步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制定要接地气,尤其是百姓关心的水、气、土等领域的目标指标,要与公众感觉联合起来。二是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三是加强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媒体与公众监督,推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希望新闻媒体在后续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继续群策群力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