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委专栏 > 记协动态 > 正文 >

环境茶座(第十期)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0-12-10 14:02来源: 环境茶座微信公众号编辑:遥城
  最近,《走进科学》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74种大型食草动物中,有44%的物种濒临灭绝,12%的物种严重濒临灭绝。
  目前,生物多样性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威胁,自然物种以每天消失一个种的速度走向濒危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12月3日下午,由中国环境记协主办的第十期环境茶座在京顺利举办。本次茶座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主题,邀请COP15执委会成员、中国环科院高级工程师徐靖博士作专题分享。
  徐靖首先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作为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的生态复合体,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工业原料,如纤维、燃料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止土壤侵蚀、处理废弃物等,对环境的调节和改善有很大帮助;同时,它具有教育、美学、精神宗教等文化价值,有一定的欣赏和教化意义;此外,它还能为水、氮、泥炭积累等提供循环支持。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徐靖通过杂交水稻的例子,道出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接着,徐靖讲述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1992年,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诞生,这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地利用其组成部分、惠益分享作为目标。同时,它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称里约三公约。在此基础下,为解决改性活生物体在转移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生物资源收益不均衡问题,又出台了公约附属议定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和《名古屋遗传资源议定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持。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在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外来入侵物种的直接驱动,以及人类生产与消费格局的转变、人口的急剧增长、贸易的深层次驱动下正逐渐丧失,多数生物多样性指标正在衰退。目前,全球已经有75%的土地表面发生了重大变化,66%的海洋区域正在遭受越来越大的累积影响,85%的湿地面积已经消失。徐靖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将影响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9月15日,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CBO-5)线上发布,呼吁人们摈弃“一切照旧”模式,提出了减缓及遏制自然退化趋势所需要的八大转型,但要实现此目标还面临着资金需求大、主流化不够、目标设计和执行难、报告和审查机制不完善、融入公众意识难等挑战。
  同时,报告也提出应通过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因素等变革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政策干预和行为转变两方面入手,如激励机制改革、跨部门合作、加强环境立法和实施,减少消费和浪费、集体行动、减少不平等、践行公平和包容、促进教育等。
  《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提出的八大转型
  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李润明通过列举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全球种类占比和数量等数据,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保护措施、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黄鹤春表示:“生物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人文环境对物种进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须提高公众的认知意识。”
  本期环境茶座通过线上举办,来自政府、企业、媒体、NGO等40余人参会,部分嘉宾参与了会后交流和讨论。(作者刘阳)
  小链接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1年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本次COP15分为8个平行活动,中国环境记协承办其中的自然与文化多样性峰会。
  自然与文化多样性峰会拟举办主旨大会、平行论坛、主题展览、实地考察等,拟推动成立“2020年后自然与文化国际联盟”和“国际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中心”,为各国提供自然文化交流平台。
  同时,将组织主流媒体到部分示范地、优选企业等进行预热,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此,我们非常期待与志同道合的“你(们)”,共同为COP15、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