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18年以来,汝阳县着力打造“洛阳市南部生态涵养区”,坚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实施精准、精细、精确的治污举措,全面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全县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今年以来,在空气质量考核中,该县一直位于全市前列,1月份排名4个生态县首位,得补200万,6月份位于9县(市)组首位,得补100多万。从4月份开始面向社会公布的全省105个县(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汝阳县一直名列前茅,4月份第10,5月份第11,6月第22,7月份第12。
一、源头控制,稳步推进调结构
把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作为治本之策,围绕市下达的环境质量目标,集中力量抓好根治大气污染的重点工作。
(一)淘汰燃煤小锅炉。全县域禁止审批燃煤纯凝发电项目和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严格控制在县域内新建燃煤设施,所有新建、改建、扩建以煤为燃料的项目一律实施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开展工业燃煤设施拆改、锅炉提标治理等工作,取缔燃煤散烧设施。目前,已拆改完成86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和400多个燃煤大灶、经营性小煤炉等燃煤散烧设施。
(二)严把项目审批关。结合新环保法和新的项目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将环评作为新建项目备案、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对符合产业布局的项目,简化环评内容和审批手续;对有利转型升级、轻污染高效益的项目,强化环评审批服务联系,以环保提标倒逼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倒逼提升治污能力。2018年共审批建设类项目15个,在线备案登记表类项目26个。
(三)建立清洁取暖体系。深入实施以集中供热、“双替代”为主,清洁型煤为辅的清洁取暖政策,今年该县“气代煤”清洁取暖工程计划1200户,预计9月底完成。县城区实现集中供热,并出台补贴政策,不断提高供热覆盖率,上半年,完成新增管网1.2公里,新增入网面积29万平方米。加快农户“电代煤”清洁取暖方式的推广,完成补贴5000余户,发放补贴200余万元。保障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供应,通过加强巡查和有奖举报的方式,查处取缔劣质煤非法入境销售行为。截至目前,洁净型煤质量检测合格率100%。
二、齐抓共管,联动推进治污染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该县力争把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的影响降到最低,围绕“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生活面源污染”五大领域,将燃煤管控、工业减排等四项工作摆在核心位置,突出抓紧抓好,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一)开展燃煤管控,减少生活面源污染。燃煤取暖作为冬季污染的通病,从夏季开始持续开展“冬病夏治”,拆改全县排查的所有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燃煤大灶和经营性小煤炉等燃煤散烧设施。环保、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深入燃煤锅炉现场,讲解相关政策和法规,下达拆除通知书。采取日报告、周考核、月排名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并由县政府对拆除的燃煤锅炉按照1万元每蒸吨标准进行补贴。开展散煤市场专项治理,取缔散煤销售点7家。
(二)开展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减少工业源污染。第一季度,把纳入秋冬季错峰停产限产的焦化、陶瓷等32家行业企业,落实24小时监管,派驻驻厂监管人员,调阅驻厂日志,每日调度企业用电量和监控排污口在线数据等,多角度分析对比,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状况,发现假错峰、假停产的违法行为,及时调查处理。持续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力度,严防死灰复燃。
(三)开展“封土行动”和“清洁家园”,减少扬尘污染。先后3次组织260余名施工工地负责人、项目监理、各乡镇主管领导参加的扬尘治理现场观摩会,实地参观学习了部分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典型引领,为全县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奠定基础。严格落实“一长三员”工作制度,对全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47个在建工地派驻47名扬尘治理监督员,做到扬尘治理监督全覆盖、责任全落实。秋冬季应急管控期间,县城建成区内施工工地实行“封土行动”,停止各类建设工程土石方作业、房屋拆迁拆除施工。对特许施工的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涉及土石方作业的,实行县长“一支笔”审批负责制,需经县长审批并报市攻坚办备案后方可施工。截至目前,累计检查各类施工工地210个,出动车辆210辆次,出动人员1100多人次。查处扬尘治理问题360余处,下发整改通知书115份,断电强制停工4起,立案7起,行政拘留3人,已处罚金近100万元。#p#分页标题#e#
(四)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售管控,减少烟尘污染。节日期间,县城区内严格落实全年烟花禁燃禁售规定,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发放告知书,签订责任书,利用大喇叭播放录音,利用电视、微信、条幅等宣传媒介,不间断进行教育引导,使禁燃禁放工作深入人心。多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开展昼查和夜查,对发现违规燃放的问题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并对网格化监管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通报和责任追究。截至目前,媒体曝光违规燃放问题6起。
三、建章立制,铁腕执法强监管
结合突出问题,严格执法监管,坚决整治污染源,为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打牢基础。
(一)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建立县、乡环境污染防治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县攻坚办对污染防治攻坚战涉及的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挂图作战,以“明责、督责、考责、问责”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制定《汝阳县环境污染防治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大气污染防治逐月量化考核办法》,对省市县督查发现问题、因环境问题被举报查实、考核排名靠后等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每季度对各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序,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做表态发言,依据责任追究办法进行约谈和警告。
(二)开展“零点夜查”行动。为遏制夜间空气质量指数明显上升现象,今年以来,该县环保、住建等单位按照夜查重点及分工,成立夜查小组,制定夜查计划,做好现场检查记录,并要求企业相关负责人签字。每天县级领导带队开展夜查活动,重点查处夜间企业偷排、工地违规施工、已取缔“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对整改不到位或存在违法行为的,严肃处理追责。至目前,已有副县级领导43人(次)、全县各单位1600余人(次)参与夜查活动。
(三)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县各部门“严”字当头,严查严管,建立县、乡、村三级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7月份,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河南“回头看”期间,共反馈该县的57个案件,其中重复投诉17起,在40起案件办理中,细化分解,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目前,全部整改到位,共关闭拆除企业(个体户)30余家。同时,坚持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以案促改的方式,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着力将中央环保督察引向深入。截至目前,全县已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1起,涉及36家企业,罚款830多万元。(汝阳县环境攻坚办 张竣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