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江苏苏州:让治污攻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2019-01-31 10:15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明辛
  2017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完成“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4.7万家,其中整治提升1.9万家,依法关停2.8万家;腾出发展空间7.35万亩,其中复耕复绿面积近0.9万亩。不仅优化了生态环境,而且有效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还腾出了环境与土地空间,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苏州以“散乱污”整治为切入口和发力点,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一招多赢的喜人局面。究其原因,关键是抓住了治污攻坚与高质量发展互促互利的契合点,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有效保障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其理念与做法值得研究与借鉴。
  苏州开发强度高、资源约束紧、转型任务重,以全国0.09%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2.1%的GDP,环境压力可想而知。加之一些小企业小作坊没有秉持和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治污措施依然在低水平徘徊,也加重了环境负荷。
  按照整治提升与依法关停相结合的思路,苏州全面实施“散乱污”整治,倒逼产业提档升级或者淘汰退出,腾挪了发展空间,也铲除了产业和环保的“黑尾巴”。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三优三保”等土地创新政策(即通过优化农用地结构保护耕地、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保障发展、优化镇村居住用地布局保障权益),让环境、土地、镇村经济、群众获得感等各项效益实现最大化,反过来又激发了各地各部门凝心聚力推进治污攻坚的动力与活力,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于苏州“散乱污”整治的经验和做法,一些人认为各地经济财力存异、产业结构有别,很难学得来。但如果能站在更高更广的视角,系统看待治污攻坚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不仅能够在理念上获得启发,还能够对两者之间和谐共生、互促共进的关系有深刻的体会。这正是我们需要深刻认知和充分把握的。如果苏州在整治“散乱污”时仅仅依赖大量资金投入推进,无论政府财力如何雄厚,恐怕都难以为继。正是围绕保障和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想办法谋出路,找到并撬动了治污攻坚与高质量发展的交汇点,才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治污为自觉治污、主动作为,这才是关键所在。
  苏州“散乱污”整治,虽然是当前治污攻坚与促进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的个例,但却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治污攻坚要着眼于发展,抓住治污与高质量发展互促互利的结合点。环境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污染问题不解决,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依托,反之亦然。因此,无论抛开治污谈发展,还是抛开发展谈治污,都是片面的。应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这不仅能够调动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积极性,更能够激发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热情和干劲。试想,借力治污攻坚,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机,不仅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了,而且环境也改善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也增强了,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说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秉持优化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让治污攻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这一过程中,务必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分析治污攻坚的难点,梳理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痛点,找准治污攻坚与高质量发展互促互利的发力点。比如,加快推进高污染落后产能淘汰,为新兴产业腾出或预留了建设空间,就是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拓土开疆,否则土地和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哪里还有扩容增效的余地呢?
  二是治污攻坚要多策并用,增强治污攻坚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效性。笔者认为,治污攻坚要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在于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多策并用、多措并举,让更多参与方看到希望、尝到甜头。这就要在全面掌握环保政策要求的基础上,详细了解土地性质、功能区划、产业规划等基础要素,准确把握并用足用活发改、经信、国土、农业、水利等方面政策要求,把各方面能够互惠的优势聚拢起来,并确保尽可能多地让相关方能够分享胜利果实。
  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生态环境部门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而且会凝聚多方面力量,确保更加顺畅高效地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比如苏州“散乱污”整治与“三优三保”等多项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各级政府及经信、国土、农业、水利、安监等部门感受到了“散乱污”整治后,在落后产能淘汰、新旧动能转换、土地置换、河湖蓝线管理、耕地保护、安全隐患治理等方面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会更加积极参与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去。
  三是治污攻坚要因地制宜,确保以高质量生态环境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务必做到因地制宜,在增强治污攻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上下功夫。要防范囫囵吞枣式地落实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部署,也要避免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务必要严格按照“三线一单”的要求,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相关功能区规划等规定要求,统筹考量生态环境治理在优化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查缺补漏、扬长补短,确保治污攻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