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赣州石城县大力推进生态修复

2021-01-20 15:19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8版编辑:雪儿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琴江流域(温坊至长江段)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农村污染治理工程和流域周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以及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四大子项目有序实施,全县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积极成效。
  净水、增绿、护林,全方位推进生态修复
  石城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通过净水、增绿、护林、保草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我们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班子抓、专人抓、协调抓的工作机制。”琴江河温坊至长江段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负责人刘永根告诉记者。
  据刘永根介绍,琴江河是赣江支流之一,琴江河温坊至长江段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途经5个村,涉及人口6000余人。过去由于河水的冲刷,河道两边崩塌严重,河道内积石淤堵,遇到雨季,低洼的农田、机耕道经常被淹,严重影响百姓生产生活。后来,石城县把该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列入县重点建设项目,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并通过每月定期召开协调会,每月定期督查,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同时,石城县通过宣传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营造、水生态保护、水景观塑造、水经济支撑“五水”统一修复理念,及时发布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营造人人参与、共建绿色家园的浓厚氛围。
  目前,石城县投资1.86亿元实施的赣江源头琴江河流域生态功能提升与综合治理工程已基本完工,治理自然岸线12.2公里,改造洲滩4处,构建生物栖息地12万余平方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15平方公里。
  为保一方水域洁净,石城县还建立健全“河长+警长”机制,采用“河长制+精准扶贫”模式聘请保洁员120名,聘用民间河长、企业河长20名。同时,着力打造“智慧河长”,建立河湖信息化系统,全面实现河库“一张图”管理,使水环境质量得以持续稳定。
  石城县还扎实推进“林长制”等制度,按照“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原则,构建县、乡、村、组四级林长体系,划定责任区域,确保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同时整合林业基层管理力量,聘任源头监管员、护林员等,实现森林资源网格化治理。全年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2.96万亩、人工造林1.76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另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完成森林药材种植892亩,新造油茶林2000多亩。
  “生态+”效益凸显奏响旅游经济和谐曲
  农家别墅,田园花海,小桥流水……漫步在琴江河温坊段花园大桥,眼前是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田园乡景。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将优美的湿地景观、翠绿的森林景观、恬静的乡村田园景观融于一体,还拓展了生态旅游内涵,提升了防洪标准化建设。”相关负责人指着远处的秀美村落告诉记者。
  “我们店十几张餐桌,去年五一那几天都被旅游团订满了。”大畲村口的“常来农家饭馆”老板张烛荣告诉记者,“饭馆每月的纯收入有一两万元。”好生态也能当饭吃。借国家4A级景区通天寨的“光”,附近十几个村靠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增收致富。
  记者在大畲村看到,还有村民将废弃的树根、笋壳拿来做精美的手工纪念品,让普通的山间“垃圾”变废为宝。名气响了,旅游旺了,钱包也鼓了。如今的大畲村享有“全省首批4A级乡村旅游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首届江西十大秀美新农村”等荣誉称号。
  大畲村的变化只是石城县立足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城县大力实施“精致县城、特色景区、秀美乡村、集群产业”四位一体旅游强县战略,让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双翼齐飞。2020年1-11月,全县接待游客774.33万人次,同比增长22.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609亿元,同比增长27.49%。作者:朱桐 王平 李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