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生态创建 > 正文 >

江苏以改革之力塑造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

2024-08-21 10:28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既是民生之要,亦是百姓之盼。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上下稳步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部省共建制度优势,推进生态环保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试点省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一域之美”向美丽江苏建设“全域五美”重大转变。
  新时代以来,江苏在生产总值连跨7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全省PM2.5浓度改善54.8%,连续3年以省为单位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国考断面优Ⅲ比例改善49.5个百分点,实现生态环境从透支到明显好转、全面向好的历史性转变。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5年超过90%。
  
  顶层谋划 努力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尤为关注。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亲自为江苏擘画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反复叮嘱江苏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总蓝图。
  2020年,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高起点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
  2021年,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同年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更加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2023年,聚焦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将美丽江苏建设作为必须着力推进的十项牵引性工作之一;同年,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面部署美丽江苏建设工作。
  2024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正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让“美丽江苏”图景不断“焕新”,绿色已然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统筹协调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升级版的分区管控方案,划分4560个管控单元,建立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
  ——江苏记录的物种数达8842种、同比增加了1939种,金雕、豹猫等多年未有记录的物种回归视野,东方白鹳、江豚等物种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强化本质治污能力提升,推动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每年提升5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至52%。
  空中俯瞰,繁华城市与广袤乡村各美其美;舟行长江,一条条生态绿道将沿江“秀带”串珠成线;远眺湿地,成群结队的候鸟共同奏响春之序曲……
  
  改革创新 让天蓝水清土净可知可感可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在全国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率先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率先实施减污降碳财政政策,率先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综合制度,率先出台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江苏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一直在全国先行先试,是全国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围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建合作推出20项改革创新举措。
  长江江苏段共抓大保护迎来“沧桑巨变”,太湖连续十六年实现“两个确保”,近年水质恢复到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再次进入良好湖泊行列,正是以改革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作为万里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长江实景、南京眼步行桥、长江五桥、滨江绿道……大江大城的双向奔赴被浓缩成沙盘,在南京滨江规划建设展示中心(以下简称展示中心)咫尺间展现“一江两岸”的建设成果和未来愿景。
  近年来,南京高质量规划建设滨江风光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改善长江生态,全面塑造生态优势,以实际行动保护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努力谱写“与江共生、拥江发展”新篇章。
  盛夏的扬州运河三湾绿意盎然、碧波荡漾,运河与城市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不少游人徜徉其中,感受秀美的运河风光。而在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不堪的工业区、城中村。如今,昔日脏乱差的城市“洼地”变成了一座免费开放、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的生态文化公园。
  运河三湾通过水系疏浚、生态水岸线修复的手法,还原湿地功能;采用先进的“圈层规划”理念,以原有的湿地、滩涂、河流为基底,将三湾区域分为湿地保护区、湿地缓冲区、湿地参与区,打造湿地景观。
  
  绿色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张薄如蝉翼的薄膜,广泛应用在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化工及食品生产等行业,涉及2000余项工程、服务企业近千家、产生百亿元经济效益。
  南京一家膜科学技术研究所,多年来依托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坚克难,解决了诸多重大技术难题,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减污降碳。
  其中,VOCs回收膜及成套装备可解决排放尾气有机溶剂回收、驰放气中烯烃单体回收、储罐及装车呼吸气有机溶剂回收及达标治理等难题,在8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普及率达到膜法VOCs回收市场的25%,促进了过程工业节能减排和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累计减排有机废气超过25亿m3,回收有机溶剂超过15万吨,新增产值超过25.5亿元。
  在镇江金港港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港港务)码头,一艘满载铁矿石的外轮停靠在此,抓斗忙着从船舱卸货,运输车辆有序行驶在港区里……蓝天、白云、货轮、码头,组成一幅美丽画卷。
  “2022年以来,金港港务从革新工艺源头防治、大气环境综合提升、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测能力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港口码头绿色发展水平。”金港港务安环部经理陈辉介绍。零冲击卸货、流程线雾化抑尘、道路雾化抑尘、流程全封闭作业、堆桩防尘网全覆盖,在这里,防尘措施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切实将扬尘抑制在源头。
  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新阶段,污染防治攻坚到了进则胜、不进则退,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跨越的新阶段,美丽江苏建设迎来积厚成势、多点突破、全面提速的新阶段。
  目标指引方向,奋斗开创未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谋划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举措,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提出,要坚定不移向“新”前行、向“质”转型、逐“绿”而行,通过持续开展建设项目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评价、深化排污总量管理改革、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行动、开展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试点等,大力服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增绿添金”。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