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时付喜,至今仍记得60年前刚到大庆时的景象:“天空中飘散着因烧原油而出现的片状黑灰,看不到如今这般清朗的天。”
现在,时付喜眼中的大庆,早已从灰黑白一片变得绿色宜居。“白大衣穿一周没啥问题。”土生土长的大庆人张东京身着白色外套,坐进白色小轿车。当车辆驶过整洁的南一路,街道旁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彩色字体雕塑格外醒目。
今年是大庆油田发现65周年、大庆建市45周年,大庆市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中,生态文明之路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宽广,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绿色之变
近日,黎明湖畔,数十台“长焦大炮”架起,镜头聚焦刚刚抵庆的红嘴鸥。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大庆市野生鸟类摄影家协会主席汪洪军告诉记者,这两年,大庆生态环境愈发优良。“以前大庆的拍鸟旺季集中在一年的某几个阶段,现在每个季节都是旺季,每个月都有外地拍鸟人来。”
但在石油大会战初期,大庆却是冬天“大烟炮”、春天“风三闹”,还有散落荒原里的臭水泡。
大庆环保事业驶入“快车道”,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全市各县区成立环保局,油化大企业设立环保处(科、办);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立完善环保问题部门间联动机制;“八五”期间,全市共投入4.4亿元,对820个污染源进行治理和改造;“九五”期间,累计项目投资总额147.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4.6亿元……随着责任体系一步步筑牢、“资金活水”一波波注入、系统队伍一点点壮大,大庆环保事业踏着奋进鼓点,疾步前行。
前行中的大庆,一路逐“绿”一路歌。“十一五”期间,大庆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杜尔伯特县建成百里绿色生态长廊,风沙肆虐的“西北风口”成为过去。“十二五”期间,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3.19%,危险废物年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十三五”期间,三永湖、万宝湖、明湖、燕都湖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迈入“十四五”,2021年以来累计减排VOCs(挥发性有机物)2240吨、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先后3次位列全国地表水质量变化情况前30名榜单。
向美而行
“大庆太美了,从飞机上看,整座城市被湿地、绿色环绕。”前不久,北京游客祝先生受同学之邀,中秋小长假在大庆度过,他由衷感叹这里的环境优美。
大庆,作为美丽中国绿色龙江建设5个先行区之一,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1月—8月,全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3.5%、较2020年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全省首创安肇新河地企“双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设358名政企双河长,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两年达到100%,省级粮食安全考核涉环保任务连续两年获评满分。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后,大庆不断努力,在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排头兵的征程中,加快推动粗放消耗型生态向绿色低碳型生态跨越升级,建设绿色城市,争当生态转型排头兵,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鲜活的“大庆范本”。
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庆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等基础性文件,成立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安肇新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实施等领导小组,以及建立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联席会议制度……大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从招商引资到发展项目,对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大庆无论投资多大一律不批不建。统筹推进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大规模设备更新等系列绿色行动计划,“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绿色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2021年至2023年,大庆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2.8%,超过省定目标(下降10.1%)2.7个百分点,完成“十四五”期间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的82.6%。
“金山银山”堆起来
把“能源城市”与“环保城市”画上等号,大庆正不断书写蓝天碧水间的绿色篇章。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随着大庆“绿色家底”越来越厚,“金山银山”也堆起来。全年林业总产值超过18亿元,“冷水鱼”知名度享誉全国,部分水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盟等地,建成伊利乳业等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省级绿色工厂8家,大庆沃尔沃实现“零”碳排放,战略新兴企业规模近1800亿元;新能源累计建成装机规模461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量的60.13%,建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均居全省首位。
“油城”也正在变身为“游城”,去年大庆共接待游客43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20%和100%。今年第二届城市嘉年华期间,日均游客超2万人(次);萨尔图机场通航15年以来,旅客吞吐量从年十余万人(次)突破到90余万人(次)。
下一步,大庆要以美丽中国“开局行动”加快美丽大庆先行实践,依托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品牌优势,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庆模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争创工作。到2035年,美得有形态、有特色、有温度、有质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美丽大庆将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