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绿色产业 > 正文 >

浙江武义从卖蚕丝向“卖文化”转变

2024-05-28 16:02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近年来探索生态养蚕致富路径,发生两重破茧蝶变。
  
  第一重是富民蝶变。武义县南部地区曾是金华地区规模最大的蚕桑养殖区域,几乎家家种桑,户户养蚕。随着时代发展,传统蚕桑产业渐渐走入困境。
  
  为了破局蚕产业发展困境,武义探索“企业+政府+村集体+蚕农”四方协作模式。公司提供养蚕设备,派技术人员驻村指导,并进行兜底回收;政府提供补贴政策支持,科技特派员送科技到村到户开展指导;村集体建设小蚕共育基地,实行集中养殖。
  
  在桃溪镇泽村,一系列组合拳为养蚕致富之路开启了加速模式。在小蚕共育中心,今年全村一共培育小蚕135张,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以后,农户养殖至做茧由原来的30天缩短到15天,大幅减少养殖时间和降低饲养成本。由小蚕共育中心培育的蚕茧产量比普通茧高出30%,村集体经营性收益增加20多万元。
  
  泽村村党支部书记曾曦介绍:“我们在全村推广应用‘小蚕共育、雄蚕养殖’技术,优选优育,提升蚕种成活率。还与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主动对接,引进种植强桑系列1号,充分保证桑叶和蚕的质量。”蚕产业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也让村民对养蚕充满了信心。
  
  第二重是文化蝶变。传统养蚕制丝,包括从栽桑、养蚕、产茧,到缫丝等多个步骤。如今在武义,蚕产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碰撞以后,带来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武义县探索新市场、新路径,推动卖蚕丝向“卖文化”转变。由政府牵线,创新蚕丝制品的设计和应用,将蚕销售市场扩大至学生、社会群体,吸引更多人参与养蚕、学习养蚕、创新产品。
  
  在武义实验小学,3万条来自桃溪镇“小蚕共育·共富工坊”的蚕宝宝被同学们认领。学校邀请蚕农向学生们传授养蚕经验和技巧,讲解蚕的生活习性、适宜温度、喂养食物等知识。现场,蚕农还展示了蚕丝的新制作工艺。
  
  如今,养蚕热逐渐扩展,更多人亲身体验养蚕到吐丝,再到制作蚕丝制品的全过程,从养蚕中体验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