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绿色产业 > 正文 >

宜昌打通磷石膏循环利用产业链

2025-02-20 14:59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张璐瑶

  “你现在脚下踩过的水泥地,它的‘前身’可不一般。”踏足微雨中的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东圣磷复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圣)工地,东圣副总经理张志明向记者介绍道。

  在东圣展览厅里的柜台内,水泥的身份得以揭晓。在一个透明玻璃储存罐内,记者见到了水泥的“前身”——磷石膏。

  宜昌市作为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磷矿资源丰富。以磷矿、磷化工为主的磷产业是远安县的当家产业。但在生产磷酸等产品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工业固体废物磷石膏。

  将上百万吨磷石膏“吃干榨净”

  依托一条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曾经被视作“烫手山芋”的磷石膏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些磷石膏化身浓度为98%的硫酸和水泥,前者重返上游,作为制备磷酸的原料;后者经过改性后,用于井下充填、道路铺设。

  “我们秉承的原则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矿山里挖出来的磷矿石,经过提炼和加工后,生成磷酸和磷石膏。磷石膏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又作为矿山生态修复的填充材料,回到矿坑里去。”张志明说。

  磷石膏实现资源化利用,磷化工产业走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东圣磷石膏制酸副产水泥掺合料循环经济项目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消耗300万吨磷石膏,可配套生产浓硫酸90万吨,副产水泥掺合料120万吨。

  采用先进工艺,实现超低排放

  踩过“特别”的水泥地后,一栋高38米的灰色塔楼浮现于记者眼前。

  “这是80万吨/年硫磺制酸系统尾气深度治理项目。”宜昌市生态环境局远安县分局副局长张莉指向塔楼,“项目采用新型低温催化法(干法)工艺治理二氧化硫,实现超低排放。”

  在这里,烟气经预处理系统除尘、调质后,进入装有多孔碳催化剂的脱硫塔,在通过催化床层时,二氧化硫、氧、水被催化剂捕捉,并催化氧化生成硫酸,烟气从脱硫塔出口达标排放。

  “刚接触到这套设备时,它从材料端就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在我们固有的印象里,尾气塔都是柱状、玻璃钢材质的,但这套设备采用了钢筋混凝土。一整套流程下来,既没有废物产生,也没有废水产生。”张志明说。

  这栋“庞然大物”正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尾气从银色的管道进入,经处理达标后从塔顶排出。在现场,记者并未捕捉到工作人员的身影。

  “整套设备是全自动调控,通过电脑控制,就和洗衣机一样,每一个流程,都有既定的操作程序。”张志明告诉记者。

  在操控间CEMS在线监测系统的显示屏上,一组数据新鲜出炉。“二氧化硫(干)1.060mg/m3,二氧化硫排量0.005kg/d……”

  “自项目运行以来,硫酸雾的排放量已稳定降至5毫克/立方米以下。”张志明向记者介绍道,“设备造价非常高,一次性需要投入2700万元。但相比原来的氨法脱硫工艺,一年算下来,我们可以节约500多万元。我们作为民营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的是长远账。”

  在距离东圣公司两公里处,远安县嫘祖站已于2024年5月建成,这条历时4年建设的“磷矿绿色专线”将为远安化工园嫘祖片区循环经济助力,使磷矿企业“含绿量”越来越高。

  ▲图为东圣子公司的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