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地方资讯 > 正文 >

“平安广东—2020” 辐射事故应急演习亮点纷呈

2021-01-04 14:58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图为应急演习现场。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接到广州辐探有限公司报告,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一枚Ⅱ类放射源丢失,现在处于失控状态。”这是广东省近日举行的演习代号为“平安广东-2020”辐射事故应急演习现场的一幕。确认放射源丢失后,省生态环境厅辐射事故应急办值班人员立即向上级报告。
  此次演习是广东省首次举办的省级辐射事故应急专项演习,演习全程采用“实源、实装、实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先进智能装备,实现对放射源的盲寻、精准定位以及远程遥控抓取和处置,有效保障事故处置人员安全,充分展示了辐射事故应急处置的高技术水平,突出了实战性和先进性。
  快速响应启动应急
  近年来,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广东医疗卫生、工业、农业、科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019年底,广东在用放射源数量占全国在用放射源的11%。
  “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广东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主任孔令丰表示。
  演习当天6点30分,一条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监控系统的警报信息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信息显示广州辐探有限公司的一枚探伤用放射源处于丢失报警状态。省生态环境厅辐射事故应急办值班员发现后立即通报辐探公司。
  经核实,放射源已经不在源罐中,下落不明。放射源金属链条曾被一名工人潘某捡拾,又被他丢弃到一片荒地,具体位置无法确定。
  “根据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属于重大辐射事故,请求启动辐射事故Ⅱ级响应。”收到事故报告后,省生态环境厅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向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请示。“立即启动辐射事故Ⅱ级响应。”应急指挥部当即同意启动预案,并向省委省政府值班室以及生态环境部报告。
  险情就是号角,时间就是生命。
  “报告总指挥,辐射防护、安全评估、辐射环境监测、放射性物质处理处置等领域专家已到达指挥部。”与此同时,各专业组闻讯而动,快速集结,分赴省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处置现场,全力做好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
  9点15分,监测组、处置组到达事发现场,并组建现场指挥部,指定处置组组长为现场指挥,做好寻源和处置准备。此次演习现场出动配备有数据传输系统、车载NaI谱仪、γ连续测量系统等设备的移动监测车1辆,无人车、运源车各1辆,测绘、寻源、划线、处置无人机4架,全面保障放射源搜寻工作。
  “演习利用新开发的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管理系统,使管理者主动发现异常和源的丢失,改变了以往由企业事后发现再汇报的模式,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孔令丰表示,演习项目设计结合广东实际,可以有效检验、巩固和提高广东省辐射应急组织体系内各应急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重点检验应急预案在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无人化作战检验新方法
  如何找到放射源?怎样有效减少现场处置人员的受照剂量和风险?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掌握的情况并结合专家意见,制定巡测方案,通知监测组通过快速响应巡测车(简称“快一”)对可疑区域按方案进行巡测。
  “‘快一’在桥梓西街行驶,辐射水平显著升高,超出本底3倍……”越靠近事故中心,剂量越大,应急指挥大厅和现场指挥部的电子屏幕中,不断传来监测组实时巡测画面,大家屏气凝神,紧盯大屏幕,密切关注事态变化。
  “考虑巡测区域内地形复杂和辐射安全要求,‘快一’巡测车无法满足相关监测要求。建议启用无人机寻源系统,对这一区域进行靠近搜寻,确认放射源。”现场指挥结合实际监测情况,制定并上报无人机寻源监测方案。
  这时,演习现场天气骤变,突然下起了雨,风力达到了4级,这无疑将对无人机寻源、处置工作造成影响,给演习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这既是一次检验,也是一次挑战。经指挥部研究同意后,无人机寻源系统启动。寻源无人机缓缓起飞对可疑区域自动巡测,经过约30分钟的搜寻作业,生成事故现场高清数字地图和放射性热点图。经专家分析研判,最终确定了放射源准确位置。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可能的影响范围,处置组通过对监测数据和源项分析后,制定出无人机收贮和人工收贮2套方案。
  “人工收贮是常规的收贮方法,但人员会受到较大剂量的辐射,无人机收贮可有效减少现场处置人员的受照剂量和风险,建议优先采用无人机收贮方案,人工收贮方案作为备选方案。”经专家组讨论同意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下达无人机收贮指令。
  按照确定的经纬度,无人机飞到丢失放射源上空,利用无人机摄像头传回实时画面,不断调整飞行高度和降落位置。因现场大风导致无人机左右摇摆,但操作人员依然淡定从容,最终成功将放射源投掷到处置铅罐内。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引来现场热烈掌声。
  “无人机寻源系统和无人机处置系统是中心自行研发的两套系统,既能准确定位丢失放射源的位置,又能减少搜寻人员的受照剂量,是目前一种比较先进、可靠的搜源、处置手段。我们在演习中设置无人处置环节,达到检验新方法、新技术在辐射事故应急中使用的目的。”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主任黄乃明介绍。
  放射源安全收贮后,监测组立即开展处置后监测工作,并用无人机寻源系统对现场进行复测。确认无γ剂量率异常后,人工监测小组将丢失的放射源送往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暂存。
  “确定事故现场辐射环境监测结果已恢复至天然本底水平,建议终止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经总指挥召开会议研究后,最终宣布终止辐射事故应急Ⅱ级响应,至此演习圆满结束。
  日积月累方能从容应对
  “本次演习创新度高、成果丰硕、亮点纷呈,展现出近年来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演习经验总结与提升,更展现出我国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现代化建设水平。”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带队到指挥中心及演习现场观摩,充分肯定了广东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管理经验和应急能力。他认为,“从事核与辐射安全工作,不仅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更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因为保护自己安全,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才能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此次演习中通过无人机寻源、划定警戒区、收贮放射源的过程充分保障了工作人员安全,是避免无谓牺牲,强化自身保障的一种方式。”
  据了解,本次演习动用的是铱-192放射源,定级为重大核事故,并且“实源、实装、实兵”,检验出广东辐射事故应急监测、应急处置的实际能力。
  “演习持续约3小时,全程顺畅,指挥迅速有效,相关专业组协同配合默契,通过自主创新,有效降低了搜寻人员受照剂量,从容应对‘危、重、难、险’辐射事故。”孔令丰表示。
  能够如此高效指挥、从容不迫地应对突发事件,得益于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全体人员扎根于内心的核安全意识和应急意识,以及在日常工作中的千百次积累。
  作为核能、核技术利用及电磁技术应用大省,广东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重点核与辐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任务多样,涵盖了核电厂、研究堆、铀矿冶设施、伴生放射性矿等重大辐射环境监测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广东不断强化自身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技术科研创新,锻炼了监测队伍,提升了人员素质,打造出全国核与辐射安全战线的一支“尖兵”。
  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组织评估组对演习进行全程现场评估。评估组指出,广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法制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特别要加强能力建设,强化事故防范的政策研究,要以这次演习为契机,全面总结提高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应急能力,更加有效地保障广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核与辐射安全,推动广东核与辐射安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创造典型经验,推进核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者: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