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地方资讯 > 正文 >

环保公益组织成为水源安全守护者

2024-08-21 14:35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莫搞邋遢了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咯里(那里)不是让你练跨栏的咧”……近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南湖水厂附近的水源保护区,一些具有方言风格、动漫画风的创意环保宣传牌吸引了大家驻足观看。
  这个活动是湖南本地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潇湘安全水源计划的一部分。绿色潇湘秘书长廖思难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生活小事,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助力水源地保护。
  
  从河流守望者到安全水源计划组织者
  
  之前,绿色潇湘的核心业务是河流守望者项目——动员本地人参与志愿服务、应对河流污染的公益项目。志愿者们通过巡河等方式发现并跟进污染案例,开展日常河流巡护活动,守护湘资沅澧“四水”。
  2016年,随着志愿者数量增多,大家对机构和项目的期待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简单易操作的工具包和培训,还希望提升专业度。
  “面对这些诉求,我们内部讨论过要不要变革管理模式,把两项业务分开,一项专注于人,继续动员更多人参与到河流保护的志愿行动中;一项做更专业的环境议题,例如,水安全、洞庭湖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廖思难表示。
  这一年,绿色潇湘入选南都公益基金会景行计划,连续3年获得140万元资金支持,也让他们有了做专业议题的“底气”。多次研讨后,团队决定聚焦饮水安全议题。
  廖思难表示,当时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但因为水源地数量多、分布广,依然存在信息公开不足、巡护不到位、风险源监管不精细等问题。
  在廖思难看来,公众饮水安全与3道“关卡”紧密相关:饮用水水源地、自来水厂、管网入户。“这3个‘关卡’中,饮用水水源地是公益组织容易触达到的公共领域,也是饮水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就这样,2017年,绿色潇湘开启安全水源计划,聚焦水源地“信息公开不足、管理不善、公众参与缺失”等问题,希望实现“人人享有好水源”的愿景。
  
  加强政社协同,探索公众参与有效路径
  
  “水源地保护不能只关注问题,统一规则标准也很关键,这样更有利于环保机构伙伴、志愿者和公众等多方参与。”廖思难说道。
  2020年,绿色潇湘联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水源地调查标准“水源地评估指数体系”(WSIC),上线了国内首款公众参与水源地评估的“水源点评”小程序,赋能长江流域6个省份20家公益组织专业参与水源地保护工作。
  水源地评估指数体系的评估结果涉及信息公开和实地调研两部分内容。2020年,绿色潇湘以“水源地评估指数体系”为评估工具,对全省信息公开内容评估后进行排名,并将有限资源集中到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地,与这三地的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共同商讨水源地保护相关问题。
  “我们不仅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还动员公众和媒体参与行动,从最初的参与污染监督到后来的座谈研讨,再到共同行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元参与的协商治理模式。”廖思难表示,对话、协作已是共识。
  除了专业调查和与政府协同外,还在公众参与端持续发力。“上游一公里”就是一项公众参与活动,旨在动员公众关注身边的水源地并参与保护行动。这项活动得到过两任长沙市市长的积极回应,感谢公众对湘江母亲河的关心爱护,并提出请生态环境、水务、教育等部门认真研究进一步强化湘江保护和治理的措施,积极引导广大市民群众自觉保护湘江,共创碧水蓝天。
  除了自办活动,绿色潇湘还将其产品化,向合作伙伴提供工具包,协助他们培训志愿者,在本地开展这一活动。短短数年间,“上游一公里”在全国数十个城市落地,吸引了数千组家庭参加,倡导并推动本地政府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此外,还招募大学生团队利用假期回到家乡做水源地调查,这些志愿者被称为“护源使者”。
  截至2020年底,安全水源计划资助近90万元,支持了107个在地公益组织和大学生社团,推动661个环境问题解决。
  
  安全水源计划走出省界,下沉乡村
  
  随着安全水源计划的深入实施,2023年底,绿色潇湘联合8家环保公益组织共同发布《2022年长江经济带1193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公开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标志着安全水源计划开始从湖南走向长江流域,有了区域性成果。
  《评估报告》从水质信息公开、水量信息公开、管理信息公开、水质达标、水量满足5个维度对1193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整体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浙江、上海、重庆、贵州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或以上标准。其中,湖南省从2021年超标8处减少为0处。项目团队还提交了88份改善建议报告,获得50余份回函,多地政府已采纳部分建议或已整改问题。
  在廖思难看来,这是多方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一线志愿者网络完善、多方参与的组织动员、多政府部门联动,助力协商式治理模式日趋成熟。
  
  安全水源计划走出湖南的同时,也在下沉乡村。
  
  在乡镇和村一级,水源地保护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廖思难告诉记者,乡镇级别的水源保护区划定较慢,但是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偏小,湖南省约有1000个。为此,他们采取选点做深的策略,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水源友好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经过多次研讨,安全水源计划开启了“守护梅田水库”乡村水源地保护试点项目,选择浏阳市梅田水库及流域作为试点地区。
  梅田水库自2004年起作为浏阳市古港水厂的水源地向古港镇供水,目前供应两万余人。“通过梳理水源地风险源,我们发现这个项目面临生活污水、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种挑战。”廖思难说。
  为此,他们联动当地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个体经营户、村民、游客等,从制定养殖退出相关生态补偿方案、无痕露营、垃圾减量管理、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方案,助力水源地保护。
  “水源地保护不只是政府的事情,需要多方参与,协商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为未来的乡镇和村级水源地保护提供参考。”廖思难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动,期望在政策倡导、科普教育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业务协同。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