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 正文 >

汕头“雨污分流”建设精细施工

2019-10-21 15:41来源: 珠江环境报编辑:南筏

    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就像垃圾分类,有利于对有害物质的处理,对可回收物质进行循环利用。雨水和污水分开之后,雨水可直接补充江河湖池水体,而污水处理厂也可集中“火力”净化污水。近日,汕头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把潮南区桃陈社区作为首个试点地,解决练江流域生活污水收集问题,对建设美丽乡村意义重大。

    潮南区建成首个“雨污分流”村居

    近日,在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的支持下,潮南区将峡山街道桃陈社区作为试点村,成为汕头首个实现雨污分流的村居。

    在桃陈社区居民陈伯家中,他高兴地向记者说起实施雨污分流后家里的变化:“两个厨房综合到污水管,再加上浴室的,还有这个污水槽综合在一起,连接到外面污水管,这个就是污水槽,现在洗菜洗衣服这些脏水就全部倒到污水槽,然后排到污水管外面去。”

    不过,在一个月前,不少居民对实施雨污分流,重新铺设管道几乎都持反对态度。桃陈社区居民陈焕雄说:“很担心,怕破坏了我们老宅子的风水格局。”

    桃陈社区临近峡山大溪,现有居民楼495座,既有成片老宅,又有新建房屋。为了让居民支持雨污分流工作,社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讲解雨污分流的意义、作用和做法,社区干部还带头先改造自家的房子,同时组成工作专班,发动党员干部逐户上门走访做思想工作。为了方便工作,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镇伟在村口的榕树下设置了临时办公点。

    社区居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工程顺利推进,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短短一个月,全村的污水管全部铺设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路面修复。

实现雨污分流,不仅仅是改造管道这么简单,居民的生活习惯也得改变。为此,社区居民都学会了一个新词,叫“水分类”。

    如今,桃陈社区成为汕头市首个实现雨污分流的村居,周边其他村(社区)都来参观学习,进一步推广雨污分流工作。

   “一巷一策一户一方案”量身定制精细施工

    潮南区峡山街道桃陈社区作为汕头市“雨污分流”工作试点,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社区雨污管道改造,当地党政紧密配合施工单位,坚持“一户一方案”,科学施工,做到精准截污、全面截污,为汕头市全面开展源头截污工作积累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建村于明嘉靖年间的桃陈社区拥有成片的传统潮汕民居建筑群,外观古朴优雅。然而,这些老建筑却给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不足一米的小巷和陈旧开裂的老墙,是施工队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雨污分流,必须将每家每户的雨污排水口分别接入雨污干管。在桃陈社区,数百座的传统民居,每一座的管道走向完全不同,而且没有通用图纸供施工人员参考。当地党政干部经过多番探讨,决定用“土办法”,下“笨功夫”,逐巷逐户摸查走访。

    工作专班人员入户后,对每家每户的排水系统都进行技术分析,“一巷一策,一户一方案”设计图纸,量身定制管道施工方案,供施工人员参考。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力求施工最优化,尽量减少噪音、粉尘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特意用黑白两色的管道进行区分,白色的是雨水管道,黑色的是污水管道,除此之外还为每一栋居民楼量身定制管道走向,尽量让污水管穿过外墙,在建筑外铺设,最大限度减小对居民楼的破坏。在完成雨污管道铺设后,工作人员进行检验,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除了桃陈社区,潮南区还启动了东山、拱上、莲青、上家和拱桥等村居的截污改造。

    雨污分流好处多水体改善惠民生

    桃陈社区的寨前池曾因雨污合流甚至污水直排,几乎成为一潭死水,在完成源头截污、雨污分流之后,寨前池水质的改善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雨污分流之后,雨水可以归入池塘补充水位,不用再进入污水管增加污水管的压力,下大雨时也不会再有合流水井喷的现象。这样一来村里的自然水体水质水量得到保证,辖区没有了污水横流的现象,在巷中没有了异味臭味,基本解决了下雨时内涝积水的问题,对村居的卫生环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峡山街道桃陈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镇伟向记者介绍说。

     如今,水质的改善提升了村居的“颜值”,寨前池也成为了群众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峡山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厂区已投入运营,设计每日处理能力为7.5万吨,目前,峡山街道每天约有5万吨的污水入厂处理。雨污分流后,平日进厂的只是污水,水量也大幅度减少,水质和水量也不再受到雨天降水影响而大幅波动,减轻了污水厂运行压力,提高了处理效率,投放的药物量大幅减少,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王岚)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