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徒步摸索”到“向导带路”,再到“智能巡护系统”,科技让陕西省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有了新助手。
“智能帮手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省力。”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厚畛子保护站巡护员陈琛介绍,智能向导可以准确导向巡护线路,将巡护信息进行电子化存档,并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到后台管理系统,一旦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或涉林问题,就可以精确定位并即时拍照上传,实现管理终端与林区现场协同交流,外出巡护效率明显提高。
“以前,每次外出的巡护信息只能记录在本子上,信息量较少且和图片分离,如果发现野生动植物病虫害、涉林等问题,只能记录大概的地点和事由,无法完整记录详细情况,事后也无法完全准确地复盘当天的巡护工作。”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层保护站工作多年的老巡护员刘一通说起过去的巡护工作十分感慨。
“现在,智能巡护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周至自然保护区增添了科技保护力量。”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田文勇说,通过手持机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保护区全貌,山谷、河流、道路,以及保护动植物主要活动分布范围。同时,它还具有日常巡护管理、实时信息上传、预警监测等功能。在后台,森林资源智能巡护管理系统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巡护员的位置、轨迹、区域范围,并自动统计巡护时长、巡护里程等情况。不仅远途巡护员的安全有了保障,大美秦岭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更加牢固。(王双瑾)
秦岭开启智能巡护模式
2019-11-06 14:42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8版编辑:南筏
- 下一篇:稻草成了赚钱的“宝贝”
- 上一篇:吉林实施秸秆“变废为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