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 正文 >

走向深远海,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正式亮相

2024-07-24 10:55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7月12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16.6兆瓦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启航仪式在广东省中船黄埔文冲造船厂举办。
  
  这台呈V字型排列、搭载两台8.3兆瓦海上风机的漂浮式风电平台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制,可应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广泛海域,其叶轮最高处达219米,空中最大宽度约为369米。整座风电平台排水总量约1.5万吨,整体拖航设计吃水5.5米。据测算,“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后,平均每年可发电约5400万千瓦时,能满足3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电。
 
  
  启航仪式上,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介绍,作为全球海上风电市占率第一的领军企业,明阳集团坚持向海图强。近年来,集团携手中国三峡、中国海油,连续创新3项世界第一的海上漂浮式风电平台技术。集团历时5年,突破深远海大容量漂浮式风电平台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制“明阳天成号”,通过装备创新拓展海洋能源的可开发规模,降低海上风电建造成本和度电成本。
 
  
  据介绍,“明阳天成号”实现了多项全球首创。其浮式基础为全球首次采用抗压能力达到115兆帕以上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制造而成,这种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达到普通混凝土的4倍左右。浮筒采用的“玻璃纤维外壳+XPS芯材+防护涂层材料”方案突破了传统浮筒采用纯钢结构或钢混结构的限制。此外,翼型双塔筒、双主机、双风轮的设计以及拉索系统的应用均为全球首创。这一设计预计使其发电量可提升4.29%,让塔筒具备协助对风的能力。
 
  
  “明阳天成号”还是全球首台采用下风向设计的风机,可使支撑结构极限载荷降低约40%。在智能化方面,这一平台安装有超过3000个智能感应器,通过视频、图像、音频、位移、温度、振动、应力、电压、电流、风速、风向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可实时感知2000多个零部件运行状态。
  
  记者了解到,“明阳天成号”于7月3日完成吊装,即将开展的拖航工作同样富有挑战。“明阳天成号”将从广州南沙拖航至广东阳江明阳青洲四海上风电场内,总航程约191海里。拖航航道将途经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大国工程及众多码头。航路涉及多处航道,拖航难度大。同时,为避免风机叶片在出港时与靠泊船只或海工装备发生接触碰撞,“明阳天成号”需要在出港后将下端叶片与风机塔筒保持平行,尽可能缩减对航道空中宽度的占用。
  
  从风电抗台风技术领创,到海上大兆瓦机组引领,再到深远海漂浮式风机领航,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推动者和技术引领者,明阳集团依托先进技术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不断延拓海上风电开发边界。
  
  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叔贤,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广东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刘文胜,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文海,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出席了活动。此外,“五大六小”央企发电集团、地方能源集团等单位以及来自媒体、金融机构、合作供应商、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校的领导与专家代表40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