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人物 > 正文 >

徐文吉:42年坚守“禁伐令”

2018-06-26 10:02来源: 经济日报编辑:小冉
  42年前的夏天,因为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一场山洪令浙江宁波海曙区大皎村损伤惨重。全村出台“禁伐令”,42年来,大皎村没有乱砍滥伐一棵树,彼时的荒山终成满目碧海。
  “42年来,我们年年植树、严禁砍伐,如今村里的森林面积超过1.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9%。”大皎村党支部书记徐鹏辉告诉记者,这里是宁波森林资源保护得最好的地方。
  今年70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徐文吉见证了大皎村的变迁。徐文吉说,1970年,宁波开始建设重要的水源地皎口水库,大皎村的234户村民从库区迁至上游,不少村民开始大肆伐木,用来建房甚至卖钱。当时村民每年砍伐树林10多公顷,拳头粗的树木都被砍光了。
  林木砍光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当时并没有引起村民们的警觉。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将只顾眼前利益的村民“吓醒了”。徐文吉说,由于缺乏植被保护,1976年夏天,一场山洪冲毁了村里20多间房屋和大片田地。“树已经快砍光了,要再不亡羊补牢,连家都保不住了!”山洪退去后,村民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当年底,村里召开社员大会,一致通过“禁伐令”和“护林公约”。一方面,村里开始封山育林,严禁村民砍树,同时组建一支由村干部和2名村民组成的护林队,早晚巡查山林。另一方面,村里买来大量苗木,组织村民上山种树,统一种植、培育金钱松、杉树等树木。到1984年春,村里的树林恢复到4000多亩。那年,“禁伐令”开始更加完善,全村所有山林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并明确:私砍一棵树罚款10元、私采一根毛竹罚款9元。“当时,村民人均日收入不足0.3元。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管住了一些侥幸村民的行为。”徐文吉说。
  近年来,村民们其实也曾遇到各种“诱惑”。尤其是2008年前后,周边不少村庄砍伐树林改建苗木基地,发展苗木种植业,亩产上万元。于是,不断有人向村干部建议要求种植苗木致富。村干部开始走家串户做思想工作,重申“禁伐令不能改,树绝不能砍”,发展苗木的提议最终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被彻底否决。
  长年的植树护林,使“生态优先”意识扎根村民心中。去年底,为了进一步加强水源地保护,大皎村村民关停所有农家乐,并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竹笋等特色农产品,村民人均收入很快从2015年的6000多元,提高到去年的1.1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