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人物 > 正文 >

艾力·尼亚孜:守护胡杨乐在其中

2020-04-16 14:02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编辑:南筏

  夕阳下,河水波光粼粼,岸边映出一排胡杨的剪影。这是新疆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胡杨林管理站站长艾力·尼亚孜的微信头像。
  “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胡杨因其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生命力强,被人们誉为“沙漠守护神”。
  尉犁县位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这里生长着近80万亩的胡杨林。艾力·尼亚孜和同事们就负责管护这片东西长520公里、南北宽240公里的“沙漠守护神”。
  今年年初,由新华社发起并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9”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10位上台领奖的“年度十大网络感动人物”中,有艾力·尼亚孜那黝黑的面庞。
  艾力·尼亚孜看起来憨厚朴实,言语不多,但聊起胡杨,眼睛深邃且明亮。
  1993年,艾力·尼亚孜中专毕业后,选择留在家乡成为一名护林工作者,由此与胡杨林结下不解之缘,一干就是26年。
  “胡杨生存三要素:沙漠、水和湖泊。水资源对胡杨生长尤其重要。”艾力·尼亚孜说。
  来北京领奖之前,艾力·尼亚孜还在戈壁上和护林员们一起挖渠筑坝,为胡杨引水,当时正值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上游农民休耕,是胡杨引水的黄金时段。
  艾力·尼亚孜和护林员们必须抢在2月底前完工,让中下游的每一株胡杨都得到灌溉。时间紧,任务重,艾力·尼亚孜和护林员们吃住在戈壁,每天忙到凌晨。
  管护区内天然胡杨林地形复杂,沙包、湿地、湖泊都有。林场几乎没有路,着火时连灭火车都开不进来,只能依靠航空灭火,管护任务艰巨。
  艾力·尼亚孜巡护时有时骑摩托车,摩托车走不了的地方就骑马,骑不了马的就徒步,有水的地方就划卡盆(当地特有的一种小船)。沙漠边缘夏天气温超过40℃,冬天低于零下20℃,风吹日晒、蚊虫叮咬、树枝划伤都是家常便饭。
  “自己家乡的胡杨,我们不保护谁保护,保护胡杨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艾力·尼亚孜说。
  在艾力·尼亚孜和护林员们的保护下,尉犁胡杨的面积大了,沙尘暴少了,老百姓的生态意识提高了。
  艾力·尼亚孜爱胡杨,他的手机里几乎都是胡杨的照片。
  其中有一张照片,照片里艾力·尼亚孜蹲在一棵已经干枯的胡杨树干上,“这棵树已经上百年了,本以为已经枯死了,结果通过引水,地下水位上升,它居然又发芽了。”看到小树长大、老树发芽,艾力·尼亚孜比谁都高兴。
  “来,你看看这张是湿地公园的胡杨,这张是夏天的,这张是秋天的……”艾力·尼亚孜一边翻看一边解说,“能守护这么美丽的胡杨是我的荣幸。”话语中带着自豪。
  丈夫守护胡杨,妻子古力尼沙·卡德始终默默支持,独自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我就是有点担心他的身体,他有高血压和胃病。有一次,他在戈壁挖渠,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我生怕他犯病。”
  艾力·尼亚孜是个坐不住办公室的管理站站长,就算是休息日,他也要到一线去看看林子,看看护林员。
  20世纪90年代,艾力·尼亚孜做护林员时,管理站下面只有7个管护站,十几个护林员,巡护时三五人一组,每天巡护百公里,吃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里。
  如今,管理站发展到设有20个管护站,且水电网络全通,生活设施健全。175个护林员,不乏本科、大专毕业生。
  艾力·尼亚孜注重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从2019年开始,他要求护林员每天写护林笔记和宣传记录,还对普通话、经济学和相关业务进行培训。艾力·尼亚孜相信,护林员永远是守护胡杨的中坚力量。
  守护胡杨,艾力·尼亚孜乐在其中,自带光芒。(马雨晶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