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人物 > 正文 >

内蒙古生态人40年坚守 守护祖国北疆的绿水青山

2021-09-06 09:23来源: 中国新闻网编辑:遥城
图为乔栈彪介绍红海子湿地的植被。 张林虎 摄
  40年,他用脚步丈量了伊金霍洛旗5600平方公里的土地;40年,他收集了848个植物物种标本,并整理出版;40年,他持续关注生物多样性变化,创新提出地区生态修复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20余条……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生态环境分局生态监察大队的乔栈彪。
  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院落”,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座落于此而闻名于世,享有“天骄圣地”的美誉。
  乔栈彪是土生土长的伊金霍洛旗人,个头不高,走路却带“风”,浑身透出一股使不完的劲;他不善言辞,可说起动植物,他又会变得妙语连珠,侃侃而谈。
  1998年,乔栈彪来到生态办工作,他先后参与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累计参与完成绿化造林28.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1.8万亩,当地的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7.6%达到如今的36.8%。
  2008年,乔栈彪在日常生态植被监测时发现,距城中心不足5公里的红海子几近干枯。“只有19个物种,候鸟几乎没有。”乔栈彪说。
  黄河“几”字状环绕的鄂尔多斯高原,连接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这里煤炭等资源富集,被称为能源“金三角”。
  乔栈彪告诉记者,当时中心城区生态缺水,而煤炭矿区的疏干水外排不仅浪费严重,还存在环境污染隐患。“我就想着把煤矿的疏干水引入红海子,打造湿地公园,一举两得。”
  找资料、跑项目、做规划……在乔栈彪的提议下,伊金霍洛旗启动实施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将矿区疏干水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
  “将经过净化处理的矿区疏干水统筹用于生态涵养、园林绿化、农田灌溉等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面缺水、一方面弃水的问题。”乔栈彪说。
  如今的红海子湿地公园已成为中心城区观光旅游的“生物圈”,白琵鹭、大天鹅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等116种4.4万多只鸟来这里筑巢,云杉、垂柳、金叶榆等各类植物68种12万余株植物在这里安家,总水域面积达到9.73平方公里,依海而建的海景房小木屋,俨然成为了城市里的水上乐园。
  2012年,为全面系统记录伊金霍洛旗生态多样性发展情况,乔栈彪主动请缨,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承担起《伊金霍洛旗植物志》编纂工作。
  为抢拍植物生长季节镜头,乔栈彪每天5点前出发,跋山涉水,行程3万多公里,踏遍伊金霍洛旗的每寸土地。2014年7月,80万字的《伊金霍洛旗植物志》正式出版发行,包括121科、465属、848个物种,附彩图1568幅,填补了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植物研究空白的同时,也为伊金霍洛旗今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决策依据。
  2014年,乔栈彪提出矿山植被恢复的可行性意见,建议启动乌兰木伦天骄御苑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采取“生态建设+工矿企业+产业+农户”的模式,将采煤深陷区的“荒山荒坡”变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民辛劳为民甜。”在乔栈彪看来,生态环保工作就像“采蜜”,不断的采集,日积月累,才能呵护好自己热爱的蓝天、碧水、城市和家园。(记者 张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