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戴威威,清华大学原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科班”出身,2014年结缘生态环境工作,从原江苏省如东县环保局,到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海洋生态环境处、水生态环境处,再到启东生态环境局,每一个岗位他都全身心投入,取得诸多成绩,也得到了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在进入生态环境系统之前,他担任了三年镇长,那时候他确实没有想到,十年后的今天,COD、PM2.5、臭氧等词汇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乡镇主要领导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言执法先谈服务
戴威威作为基层干部曾在3个乡镇摸爬滚打,进入如东局之后,他先后分管过法宣、总量、执法、应急等业务工作。这使得他深知一个项目从引进到建成,需要花费多少心血,也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制定政策并部署落实时,充分考虑到最基层应该如何操作和推进。
随着2014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外界觉得环保部门厉害了,对企业不是罚款就是停产,还能够抓人入刑了。对此,戴威威另有理解:“在一线,我们平时更多扮演着医生的角色,时常提醒企业自我整改,先‘治未病’——实施清洁生产。发生了环境问题的企业,需要‘对症下药’——提标改造。问题更严重一些,就需要‘刮骨疗毒’——搬迁转产。这些都需要环保人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同时尽力做好服务。”
文件送到,企业不可能自动搬掉,需要大量的说服、博弈,堵疏结合,给企业以自救的机会。实践证明,企业搬迁到环境基础设施齐备的工业园区后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环保与发展的双赢。“散乱污”企业的退出,则将部分市场还给了守法经营的企业。
对病入膏肓或是屡教不改的企业,现场监察又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执法时抓住现行很重要。虽然在线监测技术越发先进,但有时候机器的精确,也比不上对手的狡猾。戴威威说,在当前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执法需要更加谨慎细心,既要能在装备先进的大企业里瞧出隐患,也要有把握面对生产条件恶劣的小作坊查个水落石出。“厂区内外勤走动,犄角旮旯仔细看一看,顺着管线细心捋一捋,把企业的物料平衡算一算,在线监测数据和人工数据对一对,往往就能发现问题,所需无非是责任心和耐心。”
有过回家刚端起饭碗就放下赶着出门的匆忙,有过已带妻儿在出游路上却被告知要加班时的无奈,也有过半夜醒来第一时间赶往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紧迫。戴威威也曾直接面对过执法现场的人身风险。一次现场检查发现一家电镀企业废水直排外环境,目测超标严重,很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带队的执法人员迅速联系了公安部门介入,在派出所工作人员到场的同时,一车来历不明的社会人员也赶到了,所幸最终没有人轻举妄动。
随着新环保法和生态环保督察等一系列制度、政策落地实施,如今这样的事情已经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非现场执法的普及度,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执法监管。“但自己到过的现场,感受还是不同的。”戴威威说。
大气也能“管”起来
2017年,戴威威到南通市生态环境局主持大气处工作。四年大气处生涯,他深刻体会到蓝天保卫战的艰辛曲折。同事们都开玩笑,看他眉毛皱不皱,就知道当天空气好不好。
“气、味、烟、尘”扑面而来,戴威威说:“蓝天是这些年社会各界努力一点一点拼出来的,大气治理需要集体智慧和齐抓共管,控煤、降尘、治企、管车、禁烧、联防六大‘组合拳’一个也不能少。每一项都是系统工程,上下左右都需要衔接联通、需要精细举措落实到人、需要督促检查跟进到点。”
跟其他部门通力合作也是门大学问,从最初有的部门接到电话说“又拉我们来给环保干活儿了”,到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一定准时到”,不仅有戴威威个人的努力,也体现了生态环境工作格局的变化。
“随着大气治理进入深水区,减排剩下的多是‘硬骨头’,环保投入大,运行监管也需要全面跟进。新形势下需要学习的大气治理技术、标准、规范不断增多,从最初的脱硫脱硝到现在超低排放、烟羽脱白工艺的沉浮、VOCs深度治理、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为此,戴威威下班后经常挑灯夜读,还半路出家研究了气象方面的业务知识。
戴威威下班回家时妻儿往往早已入睡,儿子每到周末、节假日都盼望下雨,因为这样他才可能得到爸爸更多的陪伴。
在大气处四年,风雨不论,只有超标日和达标日,寒暑不分,只有 PM2.5攻坚季和臭氧削峰季。蓝天保卫战的1096个日日夜夜,26304个空气质量小时数据串成了戴威威和同事们的每一天,起起伏伏如同心电图,牵动着他们的心。
在不利气象条件、区域传输、内源的共同影响下,有时似乎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消除污染天,但使命在身,他们从没有想过放弃。秋冬季浓霾压城之际,戴威威和同事们与气象部门一起冷静分析、研判形势、汇报情况,有几次到了零点,幸运地踩线达标,他们刚经历短暂的喜悦,又开始发愁第二天的数据。
时代在变,大气治理的要求在变,手段也在变。南通大地上发挥了几十年作用的小燃煤锅炉,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秸秆焚烧利用从老百姓不理解不配合,到慢慢支持,再到全量离田利用;大气质量分析从简单的数据统计到源解析、源清单技术的利用……回头再看,戴威威说,“大气治理永远在路上,似乎每改善一个微克都越来越艰难,每增加一个优良天都值得开心很久。”
时刻保持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2021年,刚卸下蓝天保卫战的征袍,戴威威又奔赴碧水保卫战的新战场,他转任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处长,并主持水生态环境处工作。
仿佛是一眨眼,他就从原来期盼天天下雨,到看到乌云密布就发愁,这其中也经历了不小的心理波折和角色转换。
在断面“保Ⅲ增Ⅲ”的攻坚战中,南通全市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联动,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溯源整治和管控力度,对每一个指标、每一个时段、每一条支流、每一个排口进行精准管控,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响因素,以战斗到底的坚忍执着,硬生生地将已不被看好的重点断面扳了回来,压哨完成任务。
来不及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全市大大小小的河流不会因节假日到来而停止流淌,104个重点断面自动站不会因过节而请假休息,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仍在蠢蠢欲动,新的碧水保卫战又将打响了。
随着水环境治理由污染物减排向“三水”(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统筹治理转变,分析指标数据涨落的相关性越发重要,保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让环境指标“生态味”更浓,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成为了他的追求目标。
2022年6月,戴威威履新启东生态环境局局长,启东也正在争创全省“生态岛”试验区。现在他的目标是:到2025年,推动全面建成启东市生态岛试验区,成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质量改善先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区,为全国其他高强度开发县(市、区)开展自然生态保护提供“启东样板”。作者:李苑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