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人物 > 正文 >

2021最美基层环保人丨杨通圣:从无到有搭建当地监测体系

2023-01-05 14:57来源: 中国环境APP编辑:雪儿
  杨通圣在贵州省农村出生长大,按他的话说:“自己就是个会监测的‘庄稼汉’。”
但就是这样一位“庄稼汉”,长年扎根基层环保一线,默默奉献了36个年头。36年来,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惠水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1985年,杨通圣成为当时惠水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惠水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的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杨通圣回忆,当时科技还不发达,设备也很落后,不仅费时费力,误差也很大,很难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数据,只能一次又一次不断尝试。“我与同事从监测设备、药剂采购计划、设备安装调试开始,一样一样地学,一点一点地干。”
  当时,惠水县环境保护监测站一共6名工作人员,白天采样、晚上化验,“我们早出晚归却充实无比。”杨通圣笑着说。
  日常办公中的杨通圣。
  在进入监测部门不久后,杨通圣遇到一个棘手问题:渔梁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不完善,当地涉及的部分农村土地将面临今后被水源地蓄水淹没的情况。为此,需要对渔梁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测量划定。面对监测设备不完善的情况,杨通圣做了一个决定:徒步人工测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
  于是,在稻田边、泥地上,总能看到杨通圣俯身用卷尺一段一段测量的身影。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测量,杨通圣完成了渔梁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域、陆域的划定和一系列图标界定。这不仅加速完成土地征拨、退耕还林等保护性工作,还为惠水县城4万多居民的饮水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
  上世纪90年代,惠水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设备和技术日渐完善,能监测的项目指标越来越多,监测数据越来越全,数据质量越来越高。依靠科学数据支撑,惠水县逐步关闭了一批转型失败、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企业,彻底消灭了涟江河边的两条黑、白色污染带,封闭了涟江坝区上百座土砖瓦窑,取缔了200余个土石灰窑,有效改善了惠水县生态环境质量。
  如今,惠水县已建成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环境监测实验室。2019年经机构改革后更名为惠水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配置有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等先进仪器,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
  截至2022年10月,惠水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保持99%以上,涟江河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
  现在,已经退休的杨通圣经常到涟江边散步,看到这条尽心守护的江河,心里满是安然。谈及过往,杨通圣诚恳地说:“我只是为了守护最爱的家乡,让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被更多人认可。”中国环境报 作者:中环报记者岳植行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