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人物 > 正文 >

十年见证“睡城”变“绿城”——记北京市昌平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二分队队长赵爽

2023-02-24 14:25来源: 中国环境APP编辑:雪儿
  十年前,在北京提及“睡城”,住在回龙观与天通苑之间被称为“回天地区”的85万群众都深有感触,那里居住密、交通堵、环境差,大家形象地把这里称作“睡城”。
  十年之后的今天,这里蓝天常在、推窗见景、转角有绿,正从沉睡之城蜕变为绿色之城、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昌平区生态环境局执法队员赵爽在一次次称呼变迁中亲历和见证了这些变化。
  赵爽2009年入职昌平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岗位,历任执法分队职员、科员、副队长、队长等职务。2013年以来,在多个执法岗位检查企业近万家次,走访群众1000余人,参与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92起、查封45次、下达责令限期改正600余件、处理各类信访举报投诉3000余件。回顾近十年执法工作和身边的环境变化,他如数家珍,历历在目。
  昌平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一分队,2022年6月30日检查昌平城区某加油站。
  2013年—2016年,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起步阶段,执法工作主要以行政处罚为抓手,强化执法力度,以罚促改。赵爽和队友们每天在回天的大街小巷里巡逻执法,被群众称为“带刀侍卫”。
  那时,恰逢北京大刀阔斧地开展首都大气环境质量治理,向雾霾宣战,赵爽和队友们全身心投入到当时最难啃的硬骨头煤改气和煤改电清洁能源改造执法中。回龙观地区因历史原因,燃煤设施尤其是中小型燃煤散户数量巨大,给属地政府清洁能源改造带来巨大压力。他们发扬啃骨头精神,连续奋战5年,在2017年北京市煤改清洁能源工作收官之年,为回天地区全面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昌平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六分队,2022年7月13日向宣传新噪声法。
  2017年—2019年,随着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进入平稳期,执法方式向信访接诉即办、职能转变、提升效能方向转变,大家对赵爽的称呼从“带刀侍卫”变为“赵警官”。
  2019年8月中非论坛开幕前期,回天地区突发大面积不明异味,部分居民上街聚集,情绪激动,扬言将组织更大规模的签名上访活动。赵爽接到处置任务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着大批群众责难、质疑、不满,他灵活应对,经过三个月不分昼夜的工作,群众情绪逐步稳定,避免了大规模群体事件的发生,也为区政府集中力量解决问题争取了时间。当年,天通苑地区环境信访案件同比减少了700余件,下降率达76%。
  昌平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十一分队,2022年8月12日大气监督帮扶期间,检查某制药企业废气处理装置。
  2018年—2021年,随着全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执法向解难纾困帮扶服务转变,企业与市民遇到问题主动向执法人员寻求帮助。大家对赵爽的称呼又由“赵警官”变成“赵大哥”。
  2021年回天地区中东路58号院正式入住,因该区居住密度高、合租混租形式杂、临街商铺多、车流量大等特点,加之临时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不少居民纷纷投诉小区周边噪声大,影响正常休息。赵爽接到投诉后奉命前往处理,由于问题太多,前后经历半年时间才完全解决好。半年间,仅为解决这个问题,赵爽的微信聊天记录就积攒了70多页,但也收获了居民的信任和认可,获赠2面锦旗和3封感谢信。
  昌平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九分队,2022年10月检查某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上线车辆情况。
  2021年至今,综合执法改革成效显著,执法领域也由最初的新能源改造、散乱污环境综合整治,向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拓展。赵爽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新领域、新法规学习上,加之常年辛勤工作导致他“发量”骤减,如今见到他的人都亲切地喊他“赵大爷”。
  昌平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一分队,2022年11月9日检查某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情况。
  近年来,赵爽先后主持了北七家、小汤山和未来科学城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中的环保执法工作。协助中国商飞集团完成大飞机中段机舱结构应力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提标工作,指导北京地铁17号线、中铝集团研究院等一批国家和市重点建设项目开展施工场所扬尘管控工作,督促广利福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爱分类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再生资源危险废物分拣及风险管控治理工作。
  昌平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四分队,2022年10月21日检查某水泥生产企业。
  散乱污环境的综合整治,为绿色低碳发展争取了时间和空间。赵爽和他的队友们在整治回天脏乱差环境的同时,也见证了这里的绿色一天天增多。现如今已建成了京都儿童医院南公园、天通艺园、贺新公园、回龙观街区公园等10个项目,公园绿地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实现“多点开花、出门见绿”,“睡城”已成为历史。 作者:夏清泉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