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人物 > 正文 >

努力擦亮围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2024-10-08 11:02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图为2024年春,李小恒(中)在围场县沙棘龙头企业,详细了解围场县沙棘产业现状及绿色有机的发展方向。 受访者供图
 
  “无论是这边的亲鱼池还是那边的养殖车间,所有的水都不会向外排放,我们做了三级循环过滤和杀菌装置,达到了循环利用的标准。在养殖项目里利用循环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李小恒提议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的清青锦瑞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青渔业)副总经理彭勇一边介绍,一边在车间进行投产前的调试工作。
  这里是清青渔业同燕格柏乡周边20个村集体合作开展的三文鱼循环水养殖项目,也是未来围场县三文鱼孵化、养殖产业示范基地。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围场县挂职干部李小恒一年多来,多次来这里查看,不仅帮助企业挑选合适的设备设施,还为企业成鱼销售渠道的搭建出谋划策。
  “我就希望通过这两年的工作,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交相辉映。”李小恒说。
  
  围场不仅有牛羊,还可以有三文鱼
  
  提到围场县,很多人会想到草原、林场、牛羊,但在李小恒看来,围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中,充分利用围场优质的冷水资源优势,推动三文鱼循环水养殖项目落地,是李小恒这一年内来回奔波多趟的原因。
  “我们这里主要是孵化鱼苗,然后再饲养一段时间,同时加入了农村集体养殖单元,带动辐射村镇农民形成规模产业。这些三文鱼在我们这边淡水饲养结束后,一部分销售到青岛那边继续饲养,一部分准备投产做深加工,例如预制菜等。”彭勇告诉记者。
  三文鱼成鱼的销售渠道,有一部分正是李小恒帮着“跑下来”的。一年来李小恒通过多渠道了解三文鱼的销路和前景,最终促成了清青渔业和山东万泽丰公司的合作,给围场县的三文鱼找到了销路。
  一年多来,李小恒还促成了很多类似的合作。例如在元宝洼等村实施了联农带农产业项目38个;协调引进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资金190余万元,全力助推围场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等。
  
  EOD项目顺利入库,用更好的方式改善生态环境
  
  “跑来跑去”是李小恒在围场县工作的真实写照。
  去村子里看看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处置,去企业聊聊技术需求、产业发展,组织专题培训和技术对接,推广“夏季村晚”,李小恒的工作杂而不乱,一丝不苟。在同事眼中,他是个时刻想着工作的人,一些细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经常看到李县长研究围场县地图,他虽然刚来一年,但是对于县里每个区域的地形地貌、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已经如数家珍了。”围场县政府办工作人员李伟谦告诉记者。
  “生态环境部驻点帮扶围场县已经32年了,很多工作有很好的基础。做好挂职工作,就是让生态环境部的金字招牌更亮。”李小恒说。
  围场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以下简称EOD项目)能够顺利入库,离不开李小恒的努力。作为养殖大县,围场县虽然已经对全域畜禽养殖粪污进行了整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项目区仍存在畜禽养殖粪污处置能力不足、循环利用体系没有建立等问题。而这个EOD项目总投资预计约8.6亿元,并且通过建立健全EOD反哺长效机制,实现EOD项目整体资金投入与产出平衡。
  “此前,大家为这个项目立项做了很多工作,我接手后,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推动,2023年底,项目顺利入库了,相信落地后能带来很好的效果,也能起到示范作用。”李小恒说。
  除此之外,更多亮眼的数据也能体现他一年来的工作。2023年围场县PM2.5平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首位;农村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2.2%,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完成营造林25.83万亩,退化草地治理5.2万亩,有林地面积达816万亩,固碳增汇能力不断提升,已列入河北省碳汇试点县。
  采访结束时,李小恒也正要准备回家一趟。他说,虽然承德已经开通了高铁,但是他还是习惯选择坐一宿的卧铺,到北京中转后再去上海。
  “这样晚上工作结束后上火车,第二天一早到北京,还有时间对接联系工作。”李小恒说,“这样奔波的日子,还有不到一年,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但我也相信,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围场县更绿更美的明天就在不远的前方。”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