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明确要求:2017年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2020年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3年过去,那些被要求在2017年年底交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答卷的城市究竟成绩如何。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就此开展专项督查。首批第十督查组来到湖北武汉、随州两地,对两地的黑臭水体的整治情况进行调查。
据督查显示,上述两地建成区内,多数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群众反响良好。不过,督查也发现了问题:部分上报“已完工”的水体中,其整治效果并未达到要求,有的“黑臭现象没有消除”,需重新列入名单继续整治。
此次督查重点看4个方面: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是否落实。督查组不仅检查河面是否存在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是否有垃圾,感官上是否消除黑臭,同时还要进行水质监测。
在第十督查组负责的武汉市,列入整治名录的黑臭水体有19个。该市上报称,截至2017年12月底,19个水体整治“已基本消除黑臭”。随州市的7个黑臭水体中,列入本轮督查的有4个。据上报称,截至2018年4月底,4个均“已基本消除黑臭”。
督查组用半个月的时间,连续对这些问题水体进行逐一走访、现场取样检测、综合分析研判,调查结果发现,整治情况并不完全和上报的一致。
“两地列入督查的总共23个黑臭水体中,绝大部分整治完成,但仍有部分水体没有消除黑臭现象。”第十督查组技术组长说。
巡司河(洪山段)与黄孝河明渠,系武汉市上报“已完工”、实际仍未消除黑臭的两条水体。
巡司河位于武汉城区南端,跨三区,终汇长江。2016年11月,该市水务局对该河制定了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其中洪山区段包括污水收集、泵站建设及截污工程等,投资额9500万元。
5月19日,督查组来到巡司河南湖路附近,只见河岸打围,河道边,4台挖掘机正在挖掘淤泥。水体呈灰黑色,走近传来酸臭味,水面不时向外上翻黑色泥点。
据督查组整体检查显示,巡司河(洪山段)中上游水质监测结果均属重度黑臭程度,河面存在两处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有1处垃圾,存在3个违法排污口,同时,有雨水口晴天有污水排出。
该河段还存在“底泥未安全处置”问题,有两处清淤底泥系无组织堆放于河道两边。此外,马湖路段、狮子山片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没有完成。
黄孝河明渠位于武汉江岸区,黑臭段长5.4 公里。督查组到达现场后看到,上游约40米由钢板闸截流部分污水,截流的污水呈重度黑臭。监测结果显示,全河段5个监测点位中的4个仍属黑臭状态,上游至中游河面,存在多处面积大于5平方米的漂浮物,大部分为漂浮的上翻底泥,这些底泥顺河而下,散发出阵阵臭味。
同时,河岸存在多处垃圾。有的长达500米,系混杂着生活垃圾的建筑泥渣,“有机质含量高,存在随雨水进入河道的风险。”督查组介绍,“这属于垃圾收集、转运体系不健全、不落实”。
在随州,4个被督查水体中,3个已基本消除黑臭。1个水体——南郊1号渠系——上报“已完工”、但实际整治效果没达到要求,需重新列入名单继续整治。
“只要工作不扎实的,都要找出来。”针对个别“上报已完工、实际未完成整治”的现象,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说,“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力戒形式主义。”
张波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当年邻居家的孩子,每次考试问他考好了吗,他说考的不错,结果成绩单下来不是这么回事。
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要求,要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
七大攻坚战中,五项涉“水”。五大“水战”中,“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打头阵。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老百姓身边的水环境问题,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只有大家都发动起来了,黑臭水体才没有藏身之地,才不会存在漏报问题。”张波说。
根据行动方案,除了控源截污、垃圾清理必须完成外,还必须达到“公众评议满意度高于90%”。如达不到,满意度介于60%~90%之间,那么,水质监测需达标。
另外,在抽查中还发现,有的地方入户调查,“一个人填了3份”,还有的,根据联系电话打过去没人接,“作风不扎实,想要蒙混过关,不行”。
此次督查期间,专项行动在各地设立了专门的举报电话,生态环境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开通了“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微信公众号,随时接受公众举报身边的疑似黑臭水体。行动结束后,群众依旧可以通过上述微信公众号举报,举报信息将在7个工作日内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答复。
“城市黑臭水体的实质,是污水、垃圾直排环境问题,根子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合格。”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背后还与地方发展理念、政绩观息息相关,有的地方存在工作能力与作风问题、财政实力不够等问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据介绍,此次专项行动,旨在和地方一起多元共治,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黑臭水体整治,倒逼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改善城市水环境,让人民群众有环境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