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 碧水 > 正文 >

遇雨原形毕露 黑臭水“大考落榜”

2018-06-26 10:00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亚州

        日前,安徽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内的黑臭水散发着刺鼻味道,正通过排灌站直排长江一级支流漳河,而在黑臭水滚滚而去的浪花下,还隐藏着当地居民多年举报未果的事实。

  在环境部、住建部联合组成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督查组查实上述情况后,“芜湖黑臭水直排长江支流”作为典型案例被环境部推上了官网的曝光台。透过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现场照片,“黑臭水体治理”这一宏大命题以极具现场感的形式,被置放于舆论的聚光灯下。

  按照2015年4月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 “水十条”)要求,2017年,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各省、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

  5月7日,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下称“专项行动”),并在5月和6月派出督查组分三批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和部分地级城市开展现场督查,检查各地是否完成“水十条”中规定的黑臭水体消除目标。

  此次督查被称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首轮大考。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将连续三年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据督查组赴安徽、云南等地实地观察发现,除去环境部公开曝光的未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却上报已完成、漏报黑臭水体、部分地区河道黑臭现象仍较为严重等问题之外,在各地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控源截污、垃圾清运不到位问题仍较为普遍。

  “黑臭水体问题的背后是环境基础设施不合格的问题,有的地方已经宣传(黑臭水体)问题解决了,但下了一场雨就原形毕露。”据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负责人介绍,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要强调标本兼治,立戒“形式主义”,“南方多雨的地方,必须走雨污分流这条路,老老实实做好控源截污。”

  对此,多位参与此次黑臭水体环境督查的专业人士表示,目前的黑臭水体治理仍需补齐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并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通过建设海绵城市等系统性思路解决问题。而这一进程显然需久久为功。

        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黑臭水体专项督查主要采取形式督查和实质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形式督查包括判断水体感官上是否消除黑臭,要以公众的满意度为是否消除黑臭的首要依据;水质监测数据是否符合基本消除黑臭现象的要求等。

  实质督查则包括检查控源截污措施、垃圾清理措施、清淤疏浚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四方面是否落实。“公众满意”的判定条件为“公众评议结果满意度超过90%,参照水质监测结果”。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