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中国 > 碧水 > 正文 >

全国生活饮用水水源94.5%达标

2021-03-17 09:41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cfej2

       “这几年明显感觉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更好了,沿江的重化工企业搬离,岸线也因生态修复而逐渐向好。” 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不久前公布的监测结果也印证这一点, 2020年,长江干流历史性地实现全Ⅱ类及以上水体。

     “十三五”期间,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被视为老百姓的“大水缸”。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将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视为生态环保领域的重中之重,更是将这项工作提升到社会稳定和民生工程的高度,将其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明确要求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

     为了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大水缸”,一系列严格举措陆续出台。

     2010年6月,我国第一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发布,指导各地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我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2016年5月,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决策部署,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启动。

     2017年底,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圆满收官,沿江11省市126个地级市319个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出的490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清理整治。有专家评价,这是我国环保史上扎实彻底的一次“限期完成”。

     2018年,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联合部署在全国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要求2018年底前,长江经济带11省(市)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2019年底前,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完成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

     2019年,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持续推进,899个县级水源地3626个问题中整治完成3624个,累计完成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改,7.7亿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巩固提升。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不断提高

     “十三五”以来,随着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群众的“大水缸”越来越清澈。

     2016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897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点位)中,有811个全年均达标,占90.4%。

     2019年,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902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断面(点位)中,有830个全年均达标,占92.0%。

     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902个监测断面(点位)中,852个全年均达标,占94.5%。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决策部署,各地持续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按照要求, 2020年,全国10638个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长江经济带9973个乡镇级集中式水源地和5318个“千吨万人”以上水源地也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

     截至2020年底,我国提升了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其中解决了171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深入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仍是重要任务。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要求,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保障南水北调等重大输水工程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