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 碧水 > 正文 >

嘉兴用心描绘长三角“绿色”画卷

2024-10-17 10:50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进入10月,一批批从北方来的候鸟陆续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祥符荡安家过冬。在秋日夕阳下,候鸟、野鸭、白鹭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嬉戏,别有一番韵味。“因为环境变好了,这些年到这里过冬的候鸟越来越多。”当地摄影爱好者郁先生笑着告诉记者。
 
  祥符荡的环境提升,得益于生态环境共保联治。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成立。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兴市牢固树立首位战略意识,以示范区嘉善片区“双示范”为牵引,以一体化保护为主线,协商共治、协同共进,用实际行动助推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长三角,山水相连、河湖相通、生态相依。作为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全长约57公里的太浦河,将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串联在一起。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因对太浦河的定位不一,治理也存在分歧。
  
  “曾经的太浦河沿线有很多企业,水葫芦在河道中滋生很常见。”从事治水工作近20年的嘉善县姚庄镇县管干部王培根说,水葫芦漂到哪里,治理责任就归哪里,这些随波逐流的水葫芦成为太浦河三家分治的困局。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三地联手治理太浦河带来契机。2020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发布,三地联手建立“联合河长制”,确立统一标准,在水质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会商、河湖联合保洁等方面建立起常态化机制。
  
  在三地携手下,太浦河再现绰约风光。从2014年11月开始,太浦河取水口水质连续保持Ⅲ类,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成为嘉兴市首个达标率100%的水源地。
  
  以太浦河为代表,嘉兴正以水环境治理涵养出江南水乡的发展新貌。目前,嘉兴市控断面Ⅲ类水比例提高到98.8%,21个国控和28个省控断面Ⅲ类水比例保持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从2012年的达标率2.4%上升到100%。
  
  在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中,嘉兴深化跨区域环境治理“三统一”制度,共商区域政策协同创新。
  
  走进祥符荡畔的竹小汇双碳聚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保平台成了这里的“门面担当”。据悉,平台以数据的统一汇集、智慧处理为核心,在环境要素、联保共治、饮用水源安全等多个领域,实现示范区生态环境领域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
  
  “拿水来说,嘉兴因地处平原河网地带,过去如果上游来水有污染的话,会因发现不及时导致反应不迅速,而且溯源难度也非常大。”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局长赵一峰告诉记者,在建立此平台后,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部门能够实时监控到辖区内各种生态环境要素的数据,及时将数据反馈给相邻城市,相关方对发生的问题能够联动迅速处置。
  
  如今,示范区聚焦共同面临的系统性、区域性、跨界性生态环境问题,建立跨域协同机制,打破行政边界壁垒,逐步推动共保联治标准“一把尺”、监测“一张网”、执法“一体化”。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住一江碧水边。随着长三角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共治不断向纵深推进,长三角正在碧水烟波中奏响生态绿色的协奏曲。”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施晓松表示,接下来,嘉兴将紧扣一体化、生态绿色、高质量关键词,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的基础,努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