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 蓝天 > 正文 >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8-11-05 13:56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编辑:雪儿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最大努力和突出贡献。”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我国将进一步采取更强有力措施落实2030年气候行动目标,包括进一步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等。

2017年我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

2009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2015年进一步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经测算,2017年我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已超过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3.8%;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蓄积量达到151亿立方米。这为实现我国2030年气候行动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采取了坚决、有效、有力的措施,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全球最多的。”李高说。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扎实推进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要举措。2011年起,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去年12月,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目前,相关工作有哪些进展?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扎实工作、逐步推进。”李高说,一系列的工作已经开展,包括推进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完成好相关的技术准备、建设好基础设施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对整个系统和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我们才会过渡到实际交易。”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