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 蓝天 > 正文 >

科技助力大气污染治理

2019-01-10 15:02来源: 经济参考报编辑:雪儿

随着空气质量参数的轻微调整,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空气质量预警模拟系统的显示屏上,隐匿在雾霾中的郑州地标建筑国际会展中心终于露出真容。

  据值班人员介绍,这是通过采集会展中心周边的空气质量数据,在后台建模分析后形成的3D效果图,主要应用于重污染天气预警和作为管控措施制定的参考。

  河南是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和矿产资源大省,矿业产值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5位,装备制造已达万亿规模。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大气污染防治难度较大,个别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落后,但这一情况正随着当地持续加大科技投入逐步改变。

  在监控大屏上,记者看到省内地图上每个市县都标示着一个数字,代表当地重点监控企业的数量。值班人员随机选择一个地市,点开一家发电厂的排放监控系统,每个废气排放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排放情况一目了然。

  高效精准的环境治理调度得益于近年来河南大力推进监控网络的布局和信息技术应用。据介绍,当前河南2179家涉气企业3390个废气排污口已建成自动监控设施并联网,基本实现污染源的监控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可对重点企业排放情况全面监控。

  为应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影响、避免大气治理“一刀切”,河南省决定,从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对钢铁、焦化、铸造、建材等行业实施差异化错峰生产,按照不同行业排放浓度、排放总量等指标,实行差别化管控,工艺技术先进、实现超低排放的企业豁免错峰生产。在线监测是落实这一措施的关键。

  除了企业排放监控系统,河南正在加密空气质量监控和信息采集网络,目前已建成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站75个,省控自动站262个,乡镇自动站787个,大气综合观测站17个。监控站采集的数据成为空气质量预警和治理措施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各个站点采集的数据源源不断传回后台自动分析,卫星对指定区域遥感监测,‘点面结合’,可以较为准确地研判空气质量趋势分布,应对重污染天气更有针对性。”郭新望说。

  为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加快监测事权上收,打击数据造假。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已发现有20余家企业存在数据造假嫌疑,主要责任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监督信息化提升了环保部门污染治理能力,也正引导企业有效减排。来自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23日,河南安装在线监控设备且数据可比的705家大型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85万吨,比2017年全年下降22.3%,氮氧化物下降14.8%,烟尘下降28.8%。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