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中国 > 蓝天 > 正文 >

上海:垃圾处置小能手

2019-01-30 14:50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上海近日出现了一个处置湿垃圾的“小能手”,同时,还兼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养护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悄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大功臣,竟然是人们熟知但不起眼的小蚯蚓。

  “大胃王”蚯蚓——助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

  “以前,市场里总是堆满了果皮菜叶和过期食品,只能花大价钱找环卫公司收运。现在好了,全部拉去喂了蚯蚓,不仅减少了清运费用,还能造福环境,真是一举两得。”上海市宝山区江杨农产品市场相关负责人笑着说。

  江杨农产品市场人流如织,每天在这里成交的蔬菜超过1800吨,繁忙的物流和交易衍生了大量生活垃圾。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仅果皮菜叶等湿垃圾和过期食品等不可食用废弃物,日均产生量就达30吨左右。”此前,市场里的生活垃圾除少部分得到资源化利用外,大部分通过环卫公司收运后送去填埋或焚烧。

  然而从去年年初起,市场生活垃圾处置开始与蚯蚓基地对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比例显著提升。经过初步分拣的烂菜腐肉将由专人回收,送往蚯蚓孵化养殖基地,成为它们的“口粮”。

  “大幅降低了市场运营成本。”这位负责人称,蚯蚓基地从市场免费获取湿垃圾,作为回报,基地向市场收取的垃圾清运费用打了八折。此外,蚯蚓基地采取日产日清的收运模式,市场里的过期食品一般在冷库里最多留一晚就会被运走,为市场节约仓储成本。

  位于市场西边十几公里的蚯蚓养殖基地,每天要消纳约200吨湿垃圾。在发酵池对面的暖棚内,基地负责人用耙子轻轻一拨泥土层,只见一大批苋红色的蚯蚓在蠕动。“这种蚯蚓叫大平2号,相比其他品种的蚯蚓,胃口好、不挑食,连高油高盐的餐厨垃圾变成的腐殖质也敢吃。”负责人介绍说,哪怕源头收来的湿垃圾分类不够精细,混杂着大量干垃圾,也不妨碍蚯蚓进食。“它们就好像一台垃圾自动分拣机,在进食时会避开干垃圾,只吃腐殖质,最终蚯蚓田里的干垃圾一目了然,可以轻松筛选出来,送到专门的单位处置。”负责人表示,基地今年消纳能力将提升至500吨/日,更大限度地消纳城市湿垃圾。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上海日均分拣出湿垃圾4800多吨,但实际的资源化利用能力仍只有3000多吨,存在很大缺口。有关人士指出,如果蚯蚓处置模式能大规模推广,将是上海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的有力补充。

  “蚯蚓可以突破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价值不高的瓶颈。”有关人士介绍说,蚯蚓活体和粪便都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目前,每吨蚯蚓活体的市场价格约1万~1.5万元,每吨有机肥价格约800~1000元。每20吨餐厨垃圾大约可以转化为1吨蚯蚓活体以及3~5吨的有机肥(蚯蚓粪)。假设上海未来每天有500吨湿垃圾用来喂养蚯蚓,那么每天资源化利用创造的产品价值会超过30万元。更重要的是,相比填埋、焚烧等方式,同样单位的湿垃圾用蚯蚓处置的投入更低,且对环境的副作用也小。

  专家表示,用蚯蚓来“保养”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将处理污水剩下的污泥收集起来,由蚯蚓消纳,已经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一些污水处理厂、禽畜养殖场与蚯蚓养殖基地签约,将污泥、禽畜粪便等污染物定向送到蚯蚓养殖场,消化、排泄成可促进植物生长的腐殖质、激素等无毒物质。相比把污泥交给环保公司处理,请蚯蚓“代劳”的成本只有前者的1/3左右,且蚯蚓活体和蚯蚓粪便经加工后还能作为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