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游客去海南海口旅游,往往会因为公厕不好找、如厕体验差而影响对这座城市的观感。海口拿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针对旧街道和老景点,改厕注重提升优化,重点防虫防湿滑,改善了环境;针对新城区和时令景点,改厕尝试建立企事业单位厕所开放联盟,让社会各界参与,共同打造让游客舒心的旅游环境。与此同时,海口还将在无水智能化、无人化运行等方面做出新探索。
4年前,自驾游客张建明经常“迷失”在海口的街道。年近60的他,每年冬天都会带上老伴,从辽宁一路自驾开到海南,3000多公里的路程,张建明丝毫没迷糊过。但车进海口城,寻景游玩时,想解决下内急,可把他急迷糊了。有些公厕没路标,兜兜转转停车压线,车上违章没少记;有些公厕环境不好,去完回来,导致车里有味道。彼时,张建明出门游玩尽量不喝水,寻厕难,难倒了自驾老司机。
如今,张建明车里带着大水杯,大胆喝,“厕所比过去好找,可以放心大胆玩。”像张建明一样,许多海口市民和外地游客,见证着厕所革命带来的细微变化。这些小变化,改善的不仅是群众的如厕体验,更是海口作为旅游城市的颜值和脸面。
探索
智能化、无人化
寻找可持续模式
去年“十一”期间,来琼游客发现一座新奇的公厕出现在市内三角池公园入口附近。初次使用,许多游客略感惊讶。排便口可自动开启,污物落入厕所底层集便器,无异味,实现无水化处理。
“此类公厕预计全年可节水千余吨。”该公厕生产方负责人余列刚介绍,无水智能公厕无需配套地下污水管网,10余天即可完成安装,适合老旧景区的新增厕所要求。“同样面积,智能厕所可以提供总计10个厕位,而传统临时厕所只能提供两个厕位。”余列刚说。
因无需水冲厕,大小便干湿分离,地面污水明显减少,可节约一半保洁人力。
目前,该公厕只有1名保洁员,未来目标是无人化运行。“通过智能监控厕所使用次数,定期保洁即可,省掉了长期雇用保洁员的费用。”余列刚说。
另一边,龙华区双创广场内,两座样式精致的公厕为众多市民游客提供着如厕便利。广场人流量较大,两座厕所平均每天使用共计超过500人次,这成为公厕未来运营的宝贵资源。
“现在,政府每年投入约13万至15万元左右用于厕所保洁与运营。”海口市龙马环卫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经理王灿锋谈到,双创广场的公厕日常维护由他们公司负责,环卫部门平时暗访考核。“公司负责雇用工人打扫,认真执行考核标准,但预计以后人力成本会逐渐上升。”王灿锋说。
“成本可控、可持续化是海口市公厕运营的未来目标。”刘健表示,如何利用好公厕人流量,把流量转为经济效益,覆盖运营成本,又兼顾社会服务效益,存在可探索的空间。
“现在,公厕环境提升效果明显;未来,要探索出一种既要保持住成果,又不增加城市负担的办法。”刘健说,环卫部门正谋求与主流网络平台合作,在提供便民信息、广告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公厕功能,补贴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