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 蓝天 > 正文 >

重庆:石柱县发展经济不顾生态教训惨痛

2019-02-22 15:29来源: 工人日报编辑:雪儿

“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付出的代价太大了!”2月20日,当地干部群众告诉记者,重庆石柱县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在的西沱镇,是长江上游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镇,又与三峡库区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寨隔江相望,应作为宝贵财富好好保护,留给后世子孙。

据《工人日报》记者调查,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虽然是县级自然保护区,但具备河流、湖泊湿地双重特征,原本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614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2种、2级保护植物8种;有动物503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动物1种、2级保护动物12种,具有重大保护价值。

在采访中,当地一些干部透露,前些年县里对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重视不够,只是一心要上工业项目,建园区搞工业。“可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县,石柱基础薄弱、要素匮乏,搞工业没太大优势,此前在县城周边就搞了工业园,效果一般。”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机关干部谭先生说,为了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于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搞开发,在长江边建工业园。然而,这个耗资巨大、用自然保护区换来的工业园,并未产生想象中的收益。

记者不久前暗访时看到,偌大的园区冷落萧条,仅有3处厂房。其中一家电子设备厂已建成,一家墙体材料厂刚刚建好厂房。而标有“计划2017年7月竣工”的“德兆智能环保设备厂”厂房烂尾,工地上留下了生锈的钢架、吊车和散落的建材。

“园区搞起来后才发现招商很难。一是物流不方便,当时没通沿江高速路,离最近的机场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也没有港口码头;二是邻近的万州区比我们条件好得多,竞争不过。”谭先生说,过去几年,投资商来看的多,落地的很少,总共就3家企业。

石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干部向记者介绍说,西沱工业园总面积达7035亩,2011年启动建设,征地拆迁3个村、安置5534人,2014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

2018年5月,重庆市检察院第四分院在履职中发现,石柱县西沱镇移民生态工业园侵占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遂立案展开调查。同年7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将此案列为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予以挂牌督办。

如今,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水磨溪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整改效果如何?2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西沱镇的保护区,发现有51个违建项目完成整改。入眼所见,土坡洼地到处是绿草,水磨溪两岸栽种了成片的树木,溪水顺着河道蜿蜒流入长江……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