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传播年会 > 正文 >

双肩挑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2020-03-23 10:51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温暖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杨树叶,照在流水潺潺的河面上,显得格外安逸。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村庄内仿古设计的亭廊、休闲步道,又增添了些许优雅的韵味。位于高沟镇西南的扁担村,因穿越村庄的河流像扁担一样挑起两头的村庄而得名。
  “现在路修好变宽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绿化提升、河道变美,还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扁担村村民赵大妈说。
  几年前,扁担村还和一些苏北乡村一样,垃圾成堆、河水黑臭、村舍破败、环境脏乱,是江苏省的经济薄弱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县有关部门邀请专业设计单位,为扁担村量身打造建设方案,按照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坚持高点定位、瞄准短板“软肋”,在充分征求、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短板,在生态、风貌、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美丽蜕变。
  近年来,扁担村在淮安市、涟水县两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对村内乱堆滥放杂物、破败猪圈禽舍、旱厕、黑臭水体、家前屋后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治,扁担村环境整体提升,彻底告别“脏乱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次干道全部实现亮化、硬化;对370户农户的墙体进行分期规划提升,一期已完成176户外立面改造,余下的194户到2020年6月底前完成。完善污水处理厂、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面的公共服务。
  2019年,扁担村充分挖掘自身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垂钓、购物娱乐、游玩养心于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扁担村已被纳入第三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样板展现在人们面前。
  美丽村庄不仅让人赏心悦目,也为当地生态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里通过实施垂钓中心项目,整治原有水体,将其打造成集休闲、垂钓、农家乐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中心,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土特产超市、停车场等配套项目,与“今世缘”4A景区对接发展全域旅游,年可接纳游客10万人。
  “2019年下半年,高沟镇和淮安市休闲农业协会、淮安市休闲渔业协会达成框架协议,积极争取国家休闲渔业协会支持,打造扁担河为国家级钓鱼竞赛主场地之一。”扁担村党支部书记范从伟说,借此契机,可以带动村级餐饮、游乐场所及服务业的发展,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扁担村不忘兼顾发展一、二产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产业园为依托,先后建设了200亩的稻虾养殖、1200亩的瓜蒌、1000亩的蚕桑产业园等,注册“扁担村”“扁担河”“扁担印象”“扁担姑娘”等系列商标产品50多个,有效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就业致富奔小康。
  一头挑起“绿水青山”,一头挑起“金山银山”。这就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如今真实的写照。见习记者韩东良 通讯员史志勇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