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传播年会 > 正文 >

严格环境执法 科学精准治污

2020-08-06 11:00来源: 中国环境新闻网编辑:李保明

  自2016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省生态环境厅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环境污染防治“三体系、三机制”为统领,在污染指数居高不下、涉水项目限批、攻坚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济河焚舟、背水一战,不断加大科技治污建设力度,借助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等高新技术,建设完善了一套“技防为主、人防为辅,人防+技防”相结合行之有效科学监管手段。不仅提升了科学化、精准化治污的能力和环境监管的效能,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排放,促进了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
  一、体制机制创新建设
  (一)统领机制
  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出台实施《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新乡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三体系三机制”工作实施方案》、《新乡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体系三机制”工作实施方案》、《新乡市污染防治攻坚问责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强化部门协同,增强工作合力,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新乡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监测监控、考核”三个体系和“排查治理、跟踪监督、奖惩激励”三个机制。
  (二)调度制度
  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依托河南省新乡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成立新乡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指挥调度专家小组,运用实时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预测预报系统、激光雷达扫描、PM2.5单颗粒质谱在线移动监测、网格化数据监测等科技化、信息化平台,通过源解析动态评估污染成因,结合产业结构分布特征及污染物特点,每日对各县(市、区)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针对性的精准指挥调度。
  (三)日报制度
市生态环境局发动全局300多名干部职工和家属、朋友建立环保问题举报群,开展“环境违法随手拍”活动,对发现问题能现场制止的当场制止解决;对不能当场制止的,反馈至“问题举报群”。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发现的问题,编发战报报送市主要领导,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四)网格监管制度
  在县、乡、村三级排查制度的基础上,由全市生态环境系统920名干部职工,分包全市8680家排污单位和责任片区,对分包重点排污单位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分包一般排污单位每两月至少检查一次。每两月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编发简报进行讲评。
  (五)绩效考核制度
  先后制定出台《新乡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乡镇考核办法》、《国控站点精准化管控考核办法》《新乡市生态环境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查办环境违法案件考核办法》、《全市环境监管网格员管理制度考核规定》等一系列考核制度,定目标、列任务、比排名,每月、每季度对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实现环保考核常态化,使环保工作任务可量化、责任可追究、结果可运用。
  (六)月讲评制度
  坚持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生态环境工作月绩效考核制度;坚持全系统环境执法月讲评制度,以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按照《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查办案件为考核标准,对15个县(市)、区进行考核排名,对排名靠前的环保部门予以通报表彰并颁发流动红旗,对排名落后且未完成当月执法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颁发流动黑旗。
  (七)服务机构评价制度
  为确保全市重点源自动监控系统连续、稳定运行,监控数据准确可靠,制定了《新乡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服务机构设立标准及综合评价细则》,加强对自动监控基站承建单位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同时由政府出资,聘请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在线监测仪器进行比对监测,进一步规范市场,保障在线监控数据的准确、真实、可靠。
  (八)五联单管理制度
  在危废的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全过程建立物联网监管系统,实施“企业、网格员、网格长、分局、市局”五联单,统一印发给产废企业,实施企业月报、网格员月帮扶指导,督促整改,形成常态化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二、科技治污能力建设
  (一)预测预警能力建设
  集合国内科研机构的领先技术,采用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决策支持系统、数值预报模型(NAQPMS、CMAQ)和统计预报模型,建成投用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平台,实现72小时精细化预报和7天趋势预报、空气质量预警、区域污染源解析。投入使用3D可视性气溶胶激光雷达,垂直扫描监测大气中气溶胶颗粒物的时空演变,及时做好污染溯源解析和应急减排工作,降低污染峰值。
  (二)大气网格化在线监测能力建设
  新乡市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化监测基本实现全覆盖,包括4个国控环境质量监测站点、31个省控环境质量监测站点、118个乡镇环境质量监测站点、194个微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在全市118家市管工地上、下风向及30个重点交通要道安装扬尘在线监控设备,将监测数据接入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实时动态监测,做到精准、精确、精细分析和调度,实现科学锁源、精准治污,是全省唯一一个在工地及交通要道安装国标监测站点的城市。
  (三)大气污染自动化监控能力建设
  为确保完成非电行业六大治理目标任务,按照“应装尽装”的原则,全市1550家企业安装废气自动监控设施1715套,其中,完成563家企业657套VOCs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联网,安装数量是全省其他17个地市安装量总和的2倍多。完成234家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且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备,是全省唯一一个燃气锅炉安装在线监控的城市;完成414家用车大户及所有建材企业门禁监控系统安装联网;全面覆盖的企业在线监控,实现了对排污单位24小时不间断的动态监管,节约了大量现场人工排查的精力,为科学精准治污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企业用电量监控能力建设
  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工业企业用电量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工作。全市共投资3000余万元,确定了企业安装数量、时间节点,制定了科学的信息录入、数据上传和点位安装标准,在4200余家企业安装了两万多个用电量监控设施。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期间停产限产落实情况,结合能耗数据分析,通过监控平台就可以实时获取数据,在我市每天推送的用电量异常情况现场执法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准确率已达90%以上,极大提高了环境监管效能。
  (五)高科技走航车能力建设
  在全省率先购买两台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车,完成8县7区及敏感点位挥发性有机物摸底调查和污染物排查。组织监测、监察人员建立常态化夜间走航模式,通过时空对比、昼夜对比、区域对比以及定点监测等技术手段,加强对臭氧的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和锁定问题区域,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污染物排放有效降低,不断削减臭氧污染。
  (六)柴油货车智能监管系统能力建设
  目前,市区完成了1万辆重型车氮氧化物的检测与车载诊断系统的检查(OBD)加装工作,建设10台(套)固定垂直式遥感监测设备、1台(套)固定水平式遥感监测设备和2台(套)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及遥感监测信息联网平台系统,各县市区同时在建。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编码登记和信息联网工作,及时查处使用超标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施工工地。
  (七)水环境自动化监测能力建设
  建设省、县级常规水自动站7个、简易水自动站5个和微型水自动站24个,布控于全市6条主要河流及其一级、二级支流上,形成了集指挥、监测、预警、执法、管理为一体的监测监控网络系统,实现了河流水质人工监测向自动监测的转变,粗放型监管向精准型监管的转变。同时建立健全河流监测数据监控值班制度,确保做到24小时紧盯数据,第一时间发现超标断面,及时对超标因子进行研判分析。建成59个乡镇水质断面自动化监测站,是全省第一个在乡镇建设水断面自动化监测站的地市。通过加强自动化监测监管,2019年我市主要河流水质改善率位列全国333个考核城市第15位,是全省唯一一个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并被生态环境部连续通报表扬的城市。
  三、严格执法,优质帮扶
  (一)严格落实12369举报件
  通过新闻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渠道,提醒群众在拨打12369举报电话时加拨“0373”,将身边的污染问题直接举报至市级平台。对于全市12369电话举报的案件,全部交由市局执法支队调查处理,调查结果报市局主要领导审定,并由八个局领导带队的调研检查组进行后督察,形成统一规范的12369后督察工作机制。
  (二)加强执法人员素质建设
  市生态环境局采取全封闭、半军事化模式开展环保执法人员大练兵活动,邀请教授、专家以及市生态环境系统一线执法精英进行授课,业务练兵、技能比武和对环保新法新规新标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了全市各级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基础法律知识和依法治污能力。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评审结果,河南省新乡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大练兵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市级表现突出集体荣誉。
  (三)双随机检查,突击执法
  在日常环境监管执法中,实施了“人员随机、企业随机”的“双随机”抽查模式,通过事先不定地点、不定执法人员,随机抽取人员和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效率。
  (四)交叉互查,廉洁执法
  组织全市环境执法业务骨干,开展一次50组不少于100人的交叉互查执法活动,主要对全市门禁系统等在线监控设备未安装未联网企业、清改企业批建不符企业、2016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反馈的各类环境问题开展调研。异地交叉互查活动。
  (五)摸清底数,深度帮扶
  以2019年清改企业自行监测和2020年排污许可证发放为抓手,全面核查、整改企业的基础环保工作,提升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对新乡市辖区排污企业和排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和统计,进一步摸清底数,说清现状。省生态环境厅称新乡的做法为全省加强自行监测工作开创了先河,今后将“新乡模式”在全省推广。
  (六)提标改造、深度治理
  立足我市产业结构,结合年度工作重点,针对医药化工、氮肥制造、天然气加热炉、再生橡胶等行业提出明确的升级改造和治理要求,制定并印发了《新乡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新乡市氮肥行业“三废”混燃炉及其他行业天然气加热炉大气污染物深度治理方案的通知》、《新乡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新乡市再生橡胶及制品制造行业深度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新乡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新乡市医药化工行业绿色标杆企业环保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治理方案。
  (七)科学施策、共谋发展
  针对夏季臭氧污染的严峻形势,针对印刷家具产业园提出资源整合、设备共享的科学治污策略,建议在条件成熟的印刷家具园区建设集中共享的印刷车间、喷涂中心,并配套完善高效的治污设施。这一共享治污模式破解了印刷家具行业治理设施低效、改造资金不足、VOCs无组织排放严重的实际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中小企业谋求发展的同时,改善环境质量,减轻环境监管压力。真正实现了共建共享、共治共管科学施策、共谋发展。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