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传播年会 > 正文 >

从卖竹子到卖“生态”

2020-09-22 15:00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初秋的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层峦叠嶂,满眼苍翠。
  群山环抱中的湖南省桃源县沙坪镇湖湘坪村,一条水泥马路沿村中间铺展过去,路边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楼房。
  9月中旬的一个雨后,记者来到了这个“镶嵌”在画中的小山村。
  绘制生态旅游发展蓝图
  说起湖湘坪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文伏波的思绪一下子回到7年前,“那时村里交通闭塞,没有产业,环境脏、乱、差,只要一下雨,路上全是泥巴坑。”
  文伏波告诉记者,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南部,地处雪峰山余脉的北坡,是云贵高原向湘赣丘陵、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典型地带,占地面积33818公顷。
  自然保护区内有华中低海拔地区现存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2.5%,是湘西北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湖湘坪村位于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验区。
  “都说靠山吃山,可村民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全村486户1626人中,有131户401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文伏波说,湖湘坪村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收入主要靠务工和砍卖山上的楠竹,后来楠竹收购价过低,以致楠竹烂在林间也无人伐。
  说到这儿,文伏波望向窗外,水汽氤氲、薄雾缭绕。“很美,是不是?”
  “有一天,也是这么个雨天,我望着村里的青山绿水,突然‘开窍’了,这么美的风景可以搞旅游啊。”2014年年初,文伏波给村里绘制了一张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发展蓝图,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
  彼时,浙江商人卢玺帆多次到乌云界自然保护区考察调研。这里山清水秀、古树参天,世外桃源的美景深深吸引了投资商。
  “我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高兴坏了。”文伏波火速和卢玺帆取得联系,商定打造乌云界“花源里”旅游景区项目的事宜。
  “山沟沟还能搞旅游?”68岁的贫困户李冬富说,当时村里老一辈听说要流转土地搞旅游开发,都不太愿意。文伏波挨家挨户给他们做工作。后来,村里近400亩土地以300元/亩的价格流转,100多户村民受益。
  “景区建成后,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李冬富说,原先那里大部分都是荒地,现在美得和画一样,乡亲们没有不说好的,对文伏波也更加尊重和信任。
  村民靠旅游增收
  记者在乌云界花源里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景区门口看到,村里贫困户吴仕美的儿媳妇刘双华正在售票。她告诉记者,景区开放后,她一直在景区工作,像她这样常年在景区工作的村民有十几个。对于现在这份工作,刘双华非常满意,她说,“每个月有2000元工资,还可以回家照顾一家老小。”
  生态旅游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村里有十几家经营良好的农家乐,还有数家特色擂茶馆。”文伏波说,过去村民都认为外出务工才能赚钱,现在他们多了一种选择——靠旅游增收。
  为了发展旅游,同时也要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文伏波还下大力气搞基础设施建设。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多方筹资,通往景区的3.65公里乡道进行了提质改造;硬化小观溪、下塘溪等通组公路15公里;新建了新田榜、黄家山的安全饮水工程;对湖湘坪组、梁家坪组的沟渠河堤进行了改造。
  村庄美了,道路通了,旅游也旺了起来。2015年以来,乌云界花源里生态旅游度假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湖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正在向4A景区迈进。
  优美的生态环境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现在村里仅剩两户两人未脱贫。“今年肯定圆满完成脱贫任务。”文伏波说,脱贫只是第一步,依靠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富裕才是大目标。作者:刘立平 罗朝阳 黄道兵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