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传播年会 > 正文 >

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和十大案件出炉

2021-01-15 14:55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你心目中2020年人民法院的热点新闻是什么?近日,人民法院报相继评选出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和十大案件,力求从新闻的角度全面展示人民法院在2020年取得的积极进步和成果。
  记者注意到,生态环境司法领域新闻事件也颇受关注。“最高法首次发布流域司法保护相关文件”和“江西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分别入选十大新闻和十大案件。
  区域司法机制不完全适合大江大河流域实际情况
  2020年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流域司法机制,形成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这是最高法第一次在规范性文件的层面上,明确提出构建流域司法机制的要求。
  同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状况》及长江流域水生态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这是中国法院首部关于流域司法保护的白皮书。
  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佑海点评,所谓流域管理,是指以自然流域为单元进行的水资源管理。所谓区域管理,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元进行管理。流域管理往往更趋向于对水的自然属性的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是使全流域的水资源得到整体有效的利用。而区域管理通常趋向于对水的社会属性的管理,从行政区域的局部出发,目标是利用好本辖区内的水资源,以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在司法方面,基本上实行的是区域司法机制,但这种司法机制不完全适合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的实际情况。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状况》两个关于流域司法保护的文件。
  上述司法文件按照流域司法保护的系统性、协同性要求,充分汇聚司法改革成果和经验,紧紧围绕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审判机构、集中管辖、司法协作、协调联动、多元解纷、信息共享、公众参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就司法服务保障的重点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路径。
  流域各地方法院按照文件要求统筹推进各项司法工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必将形成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规范环境行为,维护法律尊严
  2017年4月15日,张某明等三人携带电钻、岩钉等工具攀爬三清山巨蟒峰。张某明使用电钻在巨蟒峰岩体上钻孔,再用铁锤将岩钉打入孔内。经勘查,张某明在巨蟒峰上打入岩钉26个,对巨蟒峰地质遗迹点造成了严重损毁。2020年5月,江西高院维持了上饶中院的判决,以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判罚被告人张某明等二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判决三被告赔礼道歉、赔偿环境资源损失600万元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林灿铃点评,2020年5月18日江西高院对“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宣判。作为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的刑事案件和全国首例检察机关针对损毁自然遗迹提起的生态破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该案的公开宣判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有赖于自然系统的功能维持不坠。地球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地质和地文结构,尤其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珍贵自然景观,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其于人类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案的公开宣判给人们在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画出一道法律红线,警示世人不得破坏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不仅是对三被告人所实施行为的否定评价,同时也体现了严格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司法理念,明确传达了保护自然遗产和名胜古迹的司法价值导向,进而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深化环境公益诉讼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每个人都应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珍惜和善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以此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维护法律尊严。
  另据了解,“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还入选最高法1月12日公布的第26批指导性案例。作者: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