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传播年会 > 正文 >

海报新闻姜雪颖:三年跑口生态环境总结出“三句话”

2022-01-20 10:02来源: 海报新闻编辑:雪儿

  119日,以“凝聚力量  攻坚同行”为主题的中国环境记协2022年会暨三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会上,海报新闻记者姜雪颖分享环境新闻报道体会。

 

海报新闻记者姜雪颖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媒体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海报新闻记者姜雪颖,很荣幸能够在这么重要的环境记协年会上,向大家汇报我的报道体会。

  该怎样去创作出精彩的生态环境报道,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2019年,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接触到生态环境新闻工作,三年后的今天,我想用以下三句话回答。

  第一句话,不断学习,挑战未知。

  传统报道的选题可能更多的考验一名记者常识性、社会性的知识,而对于关注生态环境报道的记者来说,更需要科学性与专业性。因为生态环境关注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普通人的生活中不太能够接触到的问题。比如生物多样性、“两高”项目、碳达峰碳中和等,如果拿来通稿,罗列专业词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些晦涩难懂。

  还记得20198月,我第一次参加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那场发布会是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实际上我对这方面知识了解不多,开完会之后,我才知道中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调整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措施。这也让我深刻地明白,做好环境报道,记者需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然后把这些政策、知识和数据,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准确地传达信息,这样才能制作出读者看得懂、愿意看的新闻。

  第二句话,责任在肩,担当于行。

  过去的一年里,我三次跟随采访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的下沉工作。在下沉阶段,他们的工作节奏快、强度大。“我们晚一点吃饭,先把点位看完”,这是督察人员常说的一句话,他们坚持能走到的地方就一定要去亲眼查看,有摸不清的地方一定要当场查证。到了晚上,他们还需要复盘白天所查问题,工作到半夜甚至凌晨都是常态。能与生态环保铁军们并肩作战,我感到自己也是铁军中一员,也更加理解了生态环境工作者们肩上的重担。

  督察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环境记者也要带着问题导向的意识去思考现象、找准原因,怀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提出符合实际的意见,这样才会抓住事情的本质,切中要害,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环境报道。

  第三句话,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

  这句话是在形容记者的工作,如果用来形容环境记者,更是恰当不过。作为一名环境记者,既要高处着眼、把握大局,又要深入基层、脚踏实地。

  环境新闻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自然生态环境各方面,还涉及到与此相关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这对环境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专业、独到的视角,使报道更具有深度与前瞻性。去年六五环境日前夕,我跟随部里去青海,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主题采访,结合国家、省、市各级政策,我选取细小切口落笔,从一棵珍稀植物、一头雪豹、一位环保志愿者的经历来讲述故事,这些文章与视频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传播量和评论量。

  作为一名环境记者,要切实肩负起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使命任务。如果能用自己创作的报道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尽一份力量,甚至带来一些改变,对于我来说,就是这份职业带来的最大成就。

  借着今天这场盛会,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虎年如意、万事顺心,再次感谢大家!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