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媒体采风 > 正文 >

生态文学承载生态文明

2018-09-18 09:56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明辛
       “大地文心”作家采风走进山西,聚焦山西。在山西,我们的作家,看到了晋北高原的“大同蓝”,看到了塞外边地的“右玉绿”。
  一座古老的疲惫的城市,变成了一座现代的崭新的城市;一片黑色资源世界,变成了一片绿色生态世界;一个灰色能源基地,变成了一个蓝色人文福地。
  我们终于看到了什么是“大同蓝”,那是一个人和一城人改天换地巨力擎天缔造的自然之蓝。
  一座黄色的破敝的边城,变成了一座绿色生态的新城;一脉荒凉萧杀的山塬,变成了一脉葱郁葳蕤的山塬;一片贫瘠的沙化土地,变成了一片祥和的绿化土地。
  我们终于见到了什么是“右玉绿”,那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矢志不移坚韧不拔种植的生态之绿。
  一座北方的边城,从“荒漠黄”到“右玉绿”的艰难路程;一座中国的煤城,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嬗变履历。这是瞭望山西的一个窗口,也是瞭望中国的一个窗口,更是瞭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山西缩影。
  走进这里,我们就走进了当代中国的生态环保激战现场。走进这里,我们就走进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走进这里,我们就承载起中国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
  生态文学承载生态文明,就是要承载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可以说,孕育我们的自然生态,那是天长地久的生命所在;庇佑我们的自然生命,那是天旷地博的力量所在;光照我们的自然生力,那是天老地荒的神性所在。因而,没有一种力量比自然力量更博大,没有一种生命比自然生命更久长,没有一种神灵比自然之灵更神奇。当然,也没有一种能动比人的能动更自觉,没有一种智慧比人的智慧更充盈,没有一种创造比人的创造更伟大。因而,珍爱我们头顶的自然,就是人类社会的大爱所在;保护我们脚下的自然,就是人类世界的大任所在;改善危困我们的自然,就是人类文明的大义所在。从天人感应到天人隔膜,再从天人隔膜到天人感应,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分离,再从天人分离到天人合一,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使古老哲学实现了现代回归。那么,生态文学,就是在承载和传播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使之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擎举的根本理念。
  生态文学承载生态文明,就是要承载生态文明的现代思想。我们不能丢掉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恢复被破坏的绿水青山,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曾在这“两座山”的波谷浪峰之间跌宕起伏,而今终于从悖逆走成了统一。这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性思维,也是绿色发展时代的现代思想。当人类走过了灰色的原初文明、黄色的农业文明、黑色的工业文明,终于开启绿色的生态文明的时候,人们越来越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在逻辑。中国正在以一个党的坚强意志、一个国家的坚强意志、一国人民的坚强意志,践行着这样的逻辑思维和现代思想。那么,生态文学,就是要承载和传播生态文明的现代思想,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绿色发展所秉持的基本思想。
  生态文学承载生态文明,就是要承载生态文明建设的激情生活。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之役正在铺开,历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注重绿色,绿色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刷新历史。在这样的历史里,绿色融进了政治纲领,植入了施政实践,化入了生活追求中。在这个时代,每一片蓝天之下都有疾走和奔忙,每一脉河流之间都有进击和拼搏,每一寸绿地之上都有挥洒和奉献。知道的、不知道的,发生着太多的故事。那么,生态文学就是要挖掘、书写和承载这样的激情生活,向世界向世纪呈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故事。
  生态文学承载生态文明,就是要承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审美。中国经济发展40年,绿色化之梦,已经走成了道路,曾经的“土小”企业的范式、落后污染的方式、竭泽而渔的模式,都已成为了历史。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从生存悖逆到生态文明,从环境污染到环境改善,都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个时候,昼夜里的蓝天白云和繁星闪烁,铺成了天空上的审美;晨昏里的清水绿岸和鱼翔浅底,构成了河流上的审美;晴阴里的鸟语花香和田园风光,绘成了大地上的审美;人心上的绿色情怀和清洁塑造,化成了人文世界的审美。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自然,渐在恢复美的构建和审美的构建。40年的艰难与克难,40年的坚韧与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到了完全可以大写特写的时候。那么,生态文学就是要挥写、树立和传播这样的审美成就,向现实向未来报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改变。
  “大同蓝”和“右玉绿”,印证了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也印证了生态文明的现代思想。它是山西生态环保绿色鏖战的缩影,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审美成就的缩影。其实在中国,“大同蓝”已经不止在大同,“右玉绿”也已不止在右玉。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到处都是“大同蓝”,到处都是“右玉绿”。而生态作家,就是“绿了蓝了”的作家,生态文学,就是“蓝了绿了”的文学。
  从绿与蓝的采风开始,却又不仅仅只是采风。采风只是一个起点,越来越多的作家应走向生态环境保护的激战前沿,走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生活,直逼,直击,拥抱,投入,抒写绿色的时代现实。
  人民在大地上种植绿色,作家在文学中种植绿色。人民在天空上托起蔚蓝,作家在文学里托起蔚蓝。一个渐次实现着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行为方式绿色化的大时代,作为文化灵魂的文学,可以不是绿色化的吗?作为大地文心的作家,可以不是绿色化的吗?
  无疑,这个时代,作家需要的是创作绿色的作品,媒体需要的是打造绿色的产品,而聚变的现实,需要的则是创造一个能够承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文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