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媒体采风 > 正文 >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2018-09-19 09:45来源: 贵州日报编辑:明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社会矛盾交织叠加,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健康和公众参与意识增强,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出现,面对环境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如何科学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现场决策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的检验。
  启动预案,疏导先行,提高现场协调能力
  环境群体性事件始发现场一般较为混乱,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领导干部应立即派人主动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对环保的诉求,表明政府的态度,做好群众情绪的疏导工作,尽量缓和现场气氛。同时,事件的参与者形形色色,鉴于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不清楚自身的过激行为触犯了法律,或者抱着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为此,领导干部能否先行疏导,讲明政策,以说服教育的方式,化解群众的对立情绪,控制事态的发展就成为避免冲突升级的首要任务。提高领导现场协调能力必须做到:一是启动应急预案。设立现场指挥中心,全面掌握事件起因、经过、发展的全过程及相关情况,统揽事件的组织、指挥、协调工作,对事件进行先期处置,可以通过直接与群众代表对话,尽最大努力避免发生冲突。二是积极疏导。环境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的成败,直接取决于领导现场理性疏导是否到位。如果领导干部能根据群众对环境利益的诉求,进行现场说服、引导、劝解和教育,并及时告知当事人,怎样通过合法手段和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进行必要的承诺,冲突可能因解释到位而化解,否则,矛盾升级,事态会进一步恶化。三是坚持原则。在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中,领导干部在原则上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在措施上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不能一味妥协退让,只求息事宁人,助长事件发起者的气焰,也不能简单粗暴的武力镇压,只求快速平息,激起群众的愤怒之情,造成更加严重的对立情绪。
  反应迅速,果断决策,提高现场控制能力
  环境群体性事件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矛盾就会呈现表面化、显性化,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表现形式也会由初期的平和聚集,渐渐向对抗性、暴力性、破坏性转化,尤其是一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诉求的环境污染事件,一旦初期得不到有力的疏通和引导,就会呈现对抗加剧,大面积的矛盾激化,甚至一些人采取极端、偏激的行为向政府部门施压,发泄不满,如围堵党政机关、拦路阻断交通、游行抗议以及破坏公共设施等。由于参与人员的数量激增和成分复杂化,致使大部分人的合理诉求与不合法行动,少数人的借机生事与违法行为相互交织,造成局面错综复杂,难于掌控。此时,领导干部能否迅速反应,果断决策,控制现场,就成为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的关键。提高领导现场控制能力必须做到:一是疏散聚集群众。为防止事态的不断升级恶化,领导干部必须果断决策,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到现场维持秩序,通过承诺在某时间内给予答复等方式让群众和平散去。二是强制带离。当抗议人群对于承诺不满,事态有可能扩大,如果出现毁坏公共设施、抢劫商店、纵火、殴打警察和政府工作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不采取强制手段和强制措施难以制止时,领导干部则需要断然抉择,对那些具有暴力倾向行为的人员,或故意挑起事端,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严重危害的不法分子,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抓捕策划者、闹事骨干分子和违法犯罪嫌疑人,迅速控制现场,平息事态。三是依法处置。动用警力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行为手段措施要有法可依,并且整个处置过程符合法定程序。必须根据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规模,决定是否采取强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判断,防止用权过度也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考验。
  及时辟谣,检测舆情,提高现场舆情引导能力
  在环境群体性事件进入爆发期,如果来自政府方面的信息缺失或发布不及时,必定会造成漫天虚假消息借助网站论坛、微信微博等途径不断发酵,推动事件的迅速演变,甚至零散的各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极容易给不明真相的群众带来误解,对不完整信息的捕风捉影,对道听途说的各种谣言进行传播,极容易混淆视听,加剧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升级。领导干部能否及时发布官方权威信息,不给谣言留有余地,是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取得主动权的重要环节。提高领导现场舆情引导能力必须做到:一是舆情引导。环境群体性事件一旦爆发,应该对警力、物力等资源的调度、部门之间的协调、舆论信息的监控、导向性新闻的撰写发布等引导工作整体把控,全面负责。对问题不隐瞒、不躲避,更不采取“堵”“删”等措施,让官方消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发布给群众,让群众了解事实真相,消除群众疑虑,将负面的影响降到最低。二是避免谣言讹传。来自官方消息有着天然的权威性,是群众最渴望了解的,此时,领导干部在重大舆情面前,主动、坦言、回应,有所作为,让各种信息不滞后于网民和各家媒体,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近年来爆发的多起环境群体性事件都是因为领导未能及时辟谣,等到事件一发不可收拾时,才出面澄清事实真相,错失了引导和掌控舆情的时机。领导干部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直接影响事件的走向,只有做舆情的参与者,而不是“封堵者”,才能牢牢掌握舆情的主动权,防止谣言的讹传。三是争取“意见领袖”的支持。“意见领袖”代表了草根民众中的高水平话语能力,他们在语言表达、精神底蕴和言论方式等方面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对有效化解群众的疑虑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要加强与“意见领袖”的交流沟通,争取“意见领袖”的支持,发挥其独特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