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媒体采风 > 正文 >

完成环境历史欠账要有时间表

2019-11-13 14:49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3版编辑:雪儿

  连日来,“腾格里沙漠边缘再现大面积污染物”的消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委宣传部提供的信息显示,美利林区发现的黑色黏稠状物质系原宁夏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在1998年至2004年期间制浆生产产生的造纸黑液。经对污染现场进行调查,在美利林区共发现14块污染场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约180亩,污染土壤的厚度在20厘米到4米多。生态环境部对此高度重视,已派出工作组赶赴事发现场。
  常言道,纸是包不住火的。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虽然企业隐瞒20年,最终还是被曝光了出来:美利纸业黑液回收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竟将其倾倒至美利林区,而被委托处理的美利环保公司,也将黑液在美利林区一倒了之。这不禁让人反问: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究竟去了哪里?还有没有法律和良心的底线?
  虽然美利纸业几经变更,从县属企业到市属企业,又经过破产重组,但企业无论如何改头换面,对产生的污染都有责任进行处理,即便排污之时治污措施尚不健全,但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为何仍然不肯实施后续治理?这种对待问题自欺欺人的态度,其性质恐怕比污染问题本身更恶劣。
  腾格里沙漠已经多次“受伤”了。2012年中央电视台曾对内蒙古腾格里工业园企业违规生产污染环境进行曝光,2014年甘肃武威荣华公司共向腾格里沙漠腹地排放污水8万多吨。同样在中卫地区,也曾发生8家化工公司将超标废水直排沙漠的严重违法行为。这样深刻的教训有没有认真汲取?的确,此次美利林区污染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但遗留至今,有没有“新官不理旧账”,得过且过心理作祟?
  很多真实案例告诫我们,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和处理问题轻拿轻放,浅尝辄止,甚至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不仅不敢正视和直击问题,反而怀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以至于小毛病演变成大疾患。
  此次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其他地区和企业应从中汲取教训。对待类似历史遗留问题,绝不能动辄以“历史欠账多”作为不尽责的口头禅、挡箭牌。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主动权,一旦问题被督察出来、举报出来,就被动了,甚至还会被追责问责。无论新问题老问题,“早治早轻松”。治污攻坚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必须义无反顾地扛在肩膀上,落实在行动上。
  以过篦子的细致排查问题。当前,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污染防治水平有别,仍有不少污染问题亟待发现和查处,尤其是荒漠、山林、农村等偏远地区,由于监管力量薄弱,往往成为不法企业偷倒偷埋、藏污纳垢的管理盲区。而这些地区往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有关地方更要如过篦子一样,多渠道全方位细致摸排辖区污染问题。对于群众举报和网格排查的线索,要逐一查证核实,并建立翔实的污染清单。要借助卫星遥感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增强辖区问题调查的精准性和全面性。同时要发挥镇村环境管理作用,尤其是村两委,对辖区突出环境问题往往了如指掌。要通过建章立制,健全污染问题及时上报机制,确保各类污染无处遁形。
  以掀盖子的勇气正视问题。腾格里沙漠的污染问题接二连三暴露出来,虽然地域偏僻,甚至人迹罕至,但当地政府此前不可能一点儿不知情。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已进入深水区,敢不敢掀开突出污染问题的盖子,自我揭短,自曝家丑,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决定着治污攻坚的深度与广度。依笔者认为,问题捂得越久越容易发霉,倒不如利用媒体曝光、问题通报和督查督办等形式,把问题的遮羞布早掀开、全掀开,晒于阳光之下。集思广益,探寻解决良策,推动问题尽早彻底解决。
  以扎锥子的狠劲根治问题。2018年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宁夏反馈的环保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意见中,也曾指出腾格里沙漠违法排污问题整改不够彻底等问题。当前个别地区在污染整治中,仍然怀着应付差事的想法,为了整改而整改,偏离了结果导向,致使治污成为花拳绣腿。在当前滚石上山的治污艰难期,容不得丝毫懈怠和虚功。必须敢于发扬锥子精神,保持锥尖的锋利性和扎锥的精准性。不仅要扎出血,还要一锥子扎到底,逐一击破各个污染问题。对于肆意排污、屡治屡犯的违法企业,也要用锥子扎其痛处,使其今后不想再犯也不敢再犯。对于对生态环境保护假重视真敷衍的地区和领导干部,同样要用锥子扎一扎,促其警醒,以“后有锥扎”的紧迫感,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推动治污攻坚持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