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媒体采风 > 正文 >

成都市长摆开“龙门阵”连续四年与市民谈“蓝天”聊“气质”

2020-01-02 14:03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各位市民朋友,今天我们请大家来,一块儿喝茶,摆龙门阵。”2019年12月27日晚,蓉创茶馆内,四川省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市民“面对面”座谈会如期举行。
  协会会长、微博大V、医生、社区工作者等市民代表,与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围桌谈“蓝天”、聊“气质”。
  从2016年开始,这已是成都市第四次举办这样的座谈会了。
  每年相约初心不忘,市民认可度越来越高
  “雾里霾里,我们在这儿等你;谈气说气,不达目的我们不会放弃。”罗强的开场白让大家会心一笑。
  12位市民代表和市长、9位成都局委相关负责人同坐。相比第一年的座谈会,市民代表们的焦虑消失了,氛围更轻松了。
  第四次来参加茶话会的新媒体大V、成都青椒网创始人邱永浩说:“我现在是成都夜跑团的一员,用脚步丈量成都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在奔跑中感受到成都市民的幸福感越来越高。”
  成都市人大代表、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梁娴关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她认为,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占门诊的比例能反映空气对健康的影响。“从数据看,2019年成都心血管疾病发病量在门诊总量比例下降了3个多百分点。从这一层面说,空气真的比2018年好了很多。”
  “2019年是我从日本到成都的第四年,这一年一次口罩都没戴过。”作为外籍人士在蓉代表,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经营企划室室长平石幸雄坦言,自己是成都空气质量变好的见证者。
  他表示,如今,很多在蓉外商投资企业也加入环境保护的队伍中,为成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出力。
  四年四种心情,折射成都治气“成绩单”
  “每次开面对面座谈会,我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还记得2016年第一次开的时候,可以说是忧心忡忡;2017年第二次开的时候忧大于喜;第三次开座谈会时心情是喜忧参半。今天是第四次,心情应当说是喜大于忧。”
  罗强心情起伏的背后,是成都大气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
  2016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4天;2017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5天;2018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1天;2019年,截至12月26日,成都空气优良天数达285天,首次未出现重污染天气(2018年重污染天气为6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7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6.9%、6.7%。
  “虽然喜大于忧,但仍然忧虑明年空气质量会不会反复。”罗强表示,成都要一年比一年好,但不能盲目乐观,要继续努力,坚定信心,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治一增”工作抓好抓实。
  亮成绩也说问题,市民建言献策
  成都的空气质量能否持续改善?能否加大环境医学方面的科普宣传力度?能否做一个近几年大气污染防治阶段性成果的展览?伴随着手边盖碗茶香气溢出,一个个热点问题被抛出,一个个建议被记录。
  刁婕来自成都市郫都区水源地之家社区服务中心,她很关注成都空气质量是否能持续改善。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回答得很坦诚:眼下成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了拉锯阶段,这个阶段会采取更多方法和措施,让环境质量能够持续改善,但是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就像60分到90分容易一点,但再往上难度就会更大,现在就是八九十分的阶段。”
  市民代表也将目光聚焦到了空气质量以外的生态环境领域。四川省创飞格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瑞健希望,在以废治废时,能够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成都市经信局副局长郑中礼现场回复,在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上,特别是在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方面,成都已经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下一步市经信局还将会同相关部门,一起构建长效机制,支持企业发展。
  成都科文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鹏抛出的问题是:“成都如何更好地治理黑臭水体?”
  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志彬主动作答:“目前成都部分区域,尤其是乡镇仍存在短板。”他表示,成都已启动黑臭水体全面排查工作,目前已完成242个治理任务。2020年将全面推行绕城高速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
  罗强补充说:“2020年,我们要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欢迎大家监督检查。”
  真知灼见中不乏良计。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蒲生彦建议,在数字环境体系建设中打破壁垒,让群众更好地参与环境保护。四川省人大常委、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建议建立商会和部门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
  两小时的“龙门阵”开诚布公。罗强呼吁,希望企业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努力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市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为呵护碧水蓝天、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见习记者李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