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聚焦减碳 > 正文 >

淤地坝实现“碳票”变钞票 首单落地陕西榆林,创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单价最高

2025-02-24 10:39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张璐瑶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主沟全景。  

  近日,我国首单淤地坝碳汇交易落地陕北榆林。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高西沟村村委会作为出让方,将高西沟村淤地坝碳汇量两万吨卖给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交易金额150万元,交易单价达每吨75元。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水土保持工程。它也是流域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既能拦泥淤地、又能储碳保碳。陕西是黄河流域淤地坝第一大省,此次交易具有示范引领意义,为全面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累经验。

  淤地坝不仅拦蓄泥沙保土保碳,还具有较高生产力

  “每吨75元是目前已知的国内水土保持碳汇的最高价格,这一价格水平主要由市场供需关系所决定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王健向记者解释道,作为我国传统能源基地,陕北地区碳汇需求极为旺盛,但碳汇监测核算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核算出的实际可交易碳汇量远低于市场需求量。在这种背景下,米脂县高西沟淤地坝保碳减排项目最终形成75元/吨的市场最高定价,体现了当前供需失衡对价格机制的直接影响。

  淤地坝的生态价值如何体现?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水土保持工程,王健表示,其核心生态价值在于通过拦蓄泥沙,有效减少入黄泥沙量。而且,通过筑坝拦泥淤地,抬高沟道侵蚀基准面,可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同时,淤地坝还能够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对下游的危害,保障下游安全。此外,淤地坝坝地内拥有良好的水肥条件,还可作为高产、稳产的农田,具有较高生产力等。

  淤地坝如何实现保碳增汇?“淤地坝持续拦蓄淤积泥沙,保护拦蓄泥沙中的有机碳,起到保土保碳作用。同时,它可以降低侵蚀泥沙在搬运过程中的分解矿化速率,起到减蚀减排作用。并且,等淤地坝淤满后,在坝地内栽植水土保持林或种植作物,分别能够增加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的碳储量,起到增绿增汇作用。”王健介绍道。

  首单落地促村民增收、水土保持提质增效,示范引领流域交易

  据水利部全国淤地坝普查数据显示,黄土高原的淤地坝共有5.8万座。截至2023年,榆林已建成淤地坝2.3万余座,占全国淤地坝数量1/3,榆林是全国淤地坝存量第一的城市,这为淤地坝碳汇交易落地榆林奠定坚实基础。

  榆林地区淤地坝建设历史悠久,现存我国最早于明代的淤地坝,其位于子洲县南部裴家湾镇黄土洼村,至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榆林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建设淤地坝成为这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手段。加上历届榆林市政府对淤地坝建设的重视和持续投入,致使榆林市淤地坝数量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王健告诉记者,在榆林市政府领导下,经过水利水土保持部门不断总结、试验和推广,淤地坝建设逐步得到快速发展,经历了试验示范、普及发展、治沟骨干工程与小流域坝系建设和“十四五”以来的高标准建设四个发展阶段。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局长朱小勇表示:“本次交易是黄土高原淤地坝碳汇交易首单,也是目前全国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单价最高的一单,不仅促进了高西沟村村民增收致富和水土保持提质增效,还为黄河流域淤地坝碳汇交易的推进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王健表示,团队在完成黄河流域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和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交易后,受榆林市水利局的委托,开展淤地坝保碳增汇量监测。团队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方案,在无人机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划分碳层,使用机械钻机,按60厘米为间隔分层取样至24米,并测试样品碳含量。同时,分层测算了实际淤积量,最终核算出高西沟5座淤地坝保碳量为20459.38吨二氧化碳当量,碳减排量为7160.78吨二氧化碳当量,合计保碳减排27620.16吨二氧化碳当量。

  “科学严谨地评估与核算淤地坝保碳减排功能,不仅能够丰富水土保持学科内涵,推动学科发展,也能促进产业发展,并拓宽水土保持专业学生就业渠道,这对于践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具有重要价值。”王健表示。

  另外,碳汇交易的类型也在持续“扩容”。“在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通过林草植被建设、山坡保护、沟道治理、坡改梯等水土保持措施,同样具有固碳增汇、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功能。长期来看,其碳汇潜力不可估量。”王健介绍,特别是坡改梯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都是水土保持的重要举措,碳汇潜力巨大。目前,他们在开展小流域碳汇监测,完成了延安市宝塔区薛张小流域碳汇的监测,并进行了交易,以期未来在更多领域进行碳汇探索。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