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热点追踪 > 正文 >

水生生物迎来“呵护期”

2018-05-21 10:04来源: 科技日报编辑:小冉
  在中国,白鱀豚、白鲟和鲥鱼已经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中华鲟成为了极危物种……水生物种离开我们的速度超出了想象。
  为此,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了《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当前,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备受瞩目,科技日报记者就如何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和《方案》的实施又会给涉水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进行了采访。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资源过度利用、水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部分流域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水生物种资源严重衰退。
  此次《方案》要求系统保护、区域联动,提出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将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谋划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与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难题的破解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近两年来,由江苏省首创的河长制也为《方案》的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如今,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河流环境及其产业生态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在福建华安,通过加强生态整治,取缔沿江采石开矿;在江西靖安县,凡是污染行业一律被拒之门外;在重庆荣昌,全区河流河岸200米范围内被设为禁养区。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水生态频频亮起红灯,水生生物保护与产业发展“打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此次《方案》提出,规范水域开发,加强对捕捞、养殖、废污水排放、涉水工程建设、挖沙采石、航道疏浚等涉水行为的监管力度,组织开展“清江”“清河”“清湖”等专项执法行动。
  对于各涉水企业来说,“紧箍咒”也在加紧,环评和信息公开等力度也在加强。西藏玉曲河扎拉电站就环评公示,大坝建成后,阻隔了鱼类的生殖洄游通道,影响其产卵繁殖等。因此,扎拉水电站提出了以栖息地保护为主,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等为辅的水生生态保护方案等;乐山电力日前公告称,为做好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洪雅段)瓦屋山片区电站综合整治工作,对公司电网内所属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内的12座并网小水电站从2018年3月31日起关机停产。
  过度捕捞也是加剧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诱因。总体而言,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正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上游受威胁鱼类种数占总数的27.6%。因此《方案》要求科学布局水产养殖,合理确定江河湖库养殖规模,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
  除了《方案》外,国家还实施了“水十条”等,明确了各断面的考核指标。因此,很多水面已被划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企业就转移到允许养殖的江段,并在养殖时选择市场受欢迎、经济效益高的鱼类,控制养殖数量,减少投放饲料,按要求建设环保设施等。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