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热点追踪 > 正文 >

长江经济带六年交出靓丽答卷

2022-01-06 09:35来源: 国是直通车编辑:遥城
  从地图上看,长江经济带恰似一条威武的“巨龙”。
  “巨龙”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自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至今已有六周年。
  六年来,这条“巨龙”奔腾舞动,经久不息,在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截至2021年三季度,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约47%,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优于全国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沿江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六年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举措,长江流域实现了由原来的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变,长江经济带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兵”。
  长江经济带何以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集中了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世界级城市群,全流域总人口超过5亿人,人口密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流域之一。
  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说,长江经济带从上游到下游涵盖了9个省份和2个直辖市,共11个省级行政单元,其经济体量、人口总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可以说,长江经济带是融入和服务双循环的主动脉。
  他进一步指出,长江是联动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重要纽带,也是立体综合的黄金通道,各生产要素沿长江可实现自由、顺畅流动。多年来,从上游到下游出现了一系列支撑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如上游的成渝双城经济圈、中游的城市群以及下游的长三角已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长江经济带也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中心城市、都市圈之间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其纽带性作用、通道性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用也日益明显。
  长江经济带何以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对外开放较早的区域,随着开放不断深化,已形成从沿海到沿边到全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层次也在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经济合作竞争中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贾若祥分析,原来的开放更多体现在寻求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现在正逐步从要素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转型。长江经济带布局了一系列的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国家授权赋能,实施了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开放,在制度性开放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贾若祥还补充道,除了对外开放,长江经济带更注重高水平的“引进来”与高质量的“走出去”。在“引进来”方面,要求引进来的资金和产业要与国家和区域的发展导向相适应。
  在“走出去”方面,通过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产能高质量的“走出去”。高水平的“引进来”与高质量的“走出去”更好地支撑了新时代的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长江经济带何以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贾若祥表示,六年来,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他举例来说,在长江下游,上海是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在上游,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绵阳是国家科技创新城;在中游,武汉等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形成了一些国家级和区域性的创新中心。这些创新中心大幅度推进创新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成为支撑整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建清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长江经济带国土面积占总国土面积比重仅约五分之一,却创造了中国近一半的经济体量。长江经济带为拉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不仅体现在量的层面,更体现在结构层面,长江经济带正以创新驱动走向高质量发展。
  张建清进一步说,长江经济带不同板块发展各具特色,上游、中游、下游各有亮点,带动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也为其他流域的发展和治理提供了借鉴。
  提到长江经济带如何再发力,张建清认为,应着力加强长江流域要素流动,促进整个流域一体化发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
  例如,长三角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代表,其发展不应局限于下游,要把长三角的优势要素如技术、人才辐射到中上游,带动中上游地区发展,从而为整个流域服务。对于中上游来说,其广阔腹地蕴含巨大内需潜力,应借助上游充分发挥其优势拓展经济增长空间。这些都是下一步应重点思考的问题。(文/刘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