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热点追踪 > 正文 >

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2024-09-20 10:41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郑州市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1800多个日夜,黄河奔流不息、生机勃勃、日新月异,正在演绎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如今,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成效如何?未来又将有哪些新举措?
  为此,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黄河流域局),看他们作为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队伍,如何助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
  
  推动黄河保护治理,科学构建“四梁八柱”
  
  保护好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黄河足迹从源头至入海口,步履所至、心之所向,满是关切,行之念之。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的明确要求。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流域上下同心协力担当作为,我们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基本规律的认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业不断壮大。”黄河流域局局长范治晖表示。
  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相继实施,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科学构建。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正式迈向有法可依的崭新阶段。
  纵观全局,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部门、各级政府,均在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国务院成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定期研究协调重大问题。十余个部委纷纷出台专项规划及政策措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N+X”规划政策体系逐步构建。
  在此基础上,黄河流域局联合沿黄九省(自治区)主动担当作为,形成“1+9”监管合力,形成最大向心力,画出最大同心圆,多措并举共同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工作有序推进,成绩有目共睹。截至目前,流域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497座,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黄河流域Ⅰ类—Ⅲ类优良水体断面占比由2011年的69.8%提升到2023年的91.0%,跻身优良水体行列,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提前实现。2022年—2023年,黄河干流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支流劣Ⅴ类断面比例由2011年的36.4%到2023年实现清零。
  
  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流域统筹监管模式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组建流域环境监管执法机构,增强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合力”要求,2019年,随着黄河流域局转隶,以流域监管为核心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管的序幕拉开,黄河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逐步构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建立流域统筹、区域联动的监管模式方面,黄河流域局与沿黄九省(自治区)携手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坚决扛起流域监管责任,以跨省界河段、敏感区域和问题多发行业企业(园区)为重点开展执法检查,强化违法问题调查、线索移交、工作督办。
  2024年4月—7月,黄河流域局会同山西、陕西、河南、山东4省生态环境厅,聚焦黄河北干流山西侧、陕西侧,沁河流域、伊洛河流域以及黄河下游重点区域开展生态环境联合监督执法,发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污水直排、自然生态破坏等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共286个,有效遏制部分国控断面水质反弹等问题。
  近年来,黄河流域局还围绕黄河流域煤炭开采、支流消劣整治、主要河湖生态用水、工业园区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初步摸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家底。组织编制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创新完成黄河流域“三线一单”成果和分区管控意见,系统谋划流域“三水统筹”的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应用试点。
  “我们还开展黄河重要支流综合规划环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和跟踪评估,推动流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科研支撑,提升监测能力,开展黄河三角洲湿地、河口生态安全等关键问题研究,形成了对策建议。”范治晖说。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这是继长江保护法之后的又一部流域保护法,成为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标志性立法。在深入推进黄河保护法施行方面,各地各部门针对黑臭水体治理、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等重点问题,扎实推动监管工作。黄河流域局与青海、甘肃沿黄城市、呼包鄂榆、东平湖、河口三角洲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部门合作,挂牌成立驻点帮扶工作站。西宁、兰州、包头等重点城市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持续解决城市生活污水直排黄河、雨季污水溢流等重大环境风险隐患问题。
  为推动各项问题解决,黄河流域局还成立推动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工作组,加强敏感时段污水处理设施效能监管,及时发出干流水质降类风险提醒。对久拖不决问题开展“回头看”,视情采用问题告知书、曝光台、问题移交等形式推动解决,不断优化监督执法,同时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健全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实施问题清单闭环管理。
  
  持续深入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2022年,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优良水质,是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显著标志。
  如今,黄河流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大面积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年均入黄泥沙从1960年前的15.92亿吨减少到2000年以来的2.42亿吨。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不断向好,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2处,划定羌塘—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沿黄各省(自治区)积极实施三江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恢复等重大工程,流域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24%增至2019年的40%,植被“绿线”向西北移动约300公里。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一湖两海”等重点湖泊保护治理修复工程。当前,黄河底栖生物由38种增加至130多种,三江源地区藏羚羊、藏野驴,秦岭地区大熊猫和朱鹮等种群数量显著增加,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由1992年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2022年的373种,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
  成绩令人欣喜,但依旧任重道远。黄河流域以仅占全国2%的水资源,服务全国12%的人口,提供全国3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80%以上的煤炭,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导致流域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居高不下、水环境不能稳定达标、干流含盐量逐年上升、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亟待进一步全面加强保护。
  正因此,黄河流域局成立了工作专班,围绕郑州花园口断面水质波动,通过分段加密监测、溯源调查、水质水量联合研判会商等“组合拳”,指导地方有效遏制花园口断面水质反弹。2023年9月—11月水质稳定回升至Ⅱ类,主要污染物浓度值大幅下降,2024年1月—6月,花园口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牢牢守住攻坚成果。
  “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多次视察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与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继续携手同行、勠力同心、勇于攻坚、砥砺奋进、久久为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范治晖表示。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