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新闻速览 > 正文 >

大山里的“生态推销员”

2020-09-09 10:55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八月,福建省莆田仙游县游洋镇沽山村青山排闼,一派绿意闯眼入鼻。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蔡斌熹顶着烈日,绕溪走访。
  这个月,青梅道路硬化项目即将招投标,他多方协调,步履匆匆。
  沽山村位于仙游县、涵江区、永泰县三县区交界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长期制约着村庄的发展。村里大多数人外出打工,加之生产方式单一,群众经济来源以种植传统作物和务工为主,村集体无经营性收入,是市级贫困村。
  蔡斌熹竭尽所能找准发力点,帮助村里端稳“绿饭碗”,吃上“生态饭”,甩掉穷帽子,走出一条保生态和促增收的精准扶贫之路。
  蔡斌熹的另一个身份,是莆田市环境执法支队督察员。2018年1月初,受莆田市生态环境局选派,他来到沽山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第一次来到村里,蔡斌熹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沿着颠簸的土路,郁郁葱葱的树木跃入眼帘,沿途的不适一扫而光。“这里的生态资源禀赋是优势,理应倍加珍惜,厚植绿色发展优势。”从此,这个念头根植蔡斌熹心中。
  驻村伊始,蔡斌熹花大量时间入户走访,第一时间摸清吃透村情,尤其对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摸底,快速熟悉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并寻求正确路径将政策落地到村。他经常组织村两委干部走村入户,探讨村里的饮水安全保障、道路出行安全、道路局部修复情况、落实村里卫生保洁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有效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助力沽山村更好更快发展?蔡斌熹深知,既要保生态,也要富口袋。
  在他看来,村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没有稳定有力的产业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与村两委一道,结合村庄实际确定发展思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收入,力争通过项目带动,形成现代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制定好了“规划图”,更需要“施工图”。蔡斌熹与村两委集体研究,因村制宜地谋划并实施扶贫项目,通过合股投入沽山二级、里洋二级水电站,每年增加收益15万多元。他积极发挥环保人优势,当起“生态推销员”,卖山货出山,请游客进山。
  同时,他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提高沽山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他还充分用好扶贫专项资金投资旅游产业,向外界推广沽山生态旅游品牌,村集体经济的“腰包”鼓了起来,村集体有了稳定的经营性收入,引领和推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驻村以来,蔡斌熹早已习惯了整日的忙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他并没有松劲,而是更加积极组织协调春耕物资,引导村民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开展生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他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贫困人员,研究2020年具体脱贫工作项目内容,为脱贫攻坚谋划“金点子”,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饮水、就学等问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蔡斌熹说,村里正结合村民需求,准备实施旧村改造,在集智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全力呵护生态优美。目前,已在村内打造青梅溪景观节点,今后打算深度借力村内生态资源,走农旅融合产业发展之路,进一步激活沽山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带火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