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新闻速览 > 正文 >

中国第七大沙漠30年变迁记:从“不毛之地”到“世界名片”

2020-09-30 09:44来源: 中国新闻网编辑:遥城
  站在库布其沙漠腹地上,高二云望着旁边绿油油的树林感慨万千。他不敢想象,30年前令他饱尝饥饿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为一张“世界名片”。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较近的沙漠。这里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像一条黄龙横卧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北部。
  官方资料显示,在过去30年中,当地官方、治沙企业、农牧民已合力将库布其沙漠治理成一片绿洲。让外界惊讶的是,在这片沙漠上还盖起了星级酒店,沙漠中的湖泊也成了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春天风吹沙埋,反复补种几次也落不下多少颗苗,当地35岁以上的村民大都有吃草籽面窝头的经历。”这是57岁的高二云对这片沙漠最初的记忆。
  穷则思变。30年前,高二云与父亲高林树承包了库布其沙漠腹地的800亩荒沙开始种树。很快,这片沙漠带来了甜头,高二云父子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人民币,下同)户,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少普通农牧民都是这片沙漠的受益者。
  42岁的孟克达来如今居住在库布其沙漠中的牧民新村。过去30年中,他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屋内摆放着新式沙发、大英寸电视、电冰箱等,他家的生活已非常富足。
  “依靠在库布其沙漠从事旅游,开牧家乐饭店致富。”孟克达来告诉记者,“今年即便受到疫情影响,到现在也有10万元以上的进项。”
  黄沙变为黄金,不再是梦。
  如今在这片沙漠上“征战”了15年的李布和,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他15年前在亲友们的支持下,承包了7万亩沙地,累计投入4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已经在旅游等产业见到“红利”。
  刚从香港理工大学旅游和酒店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的李方是李布和的女儿,如今这一对父女正联手在这片沙漠上“掘金”。
  李方说:“利用互联网可以争取更多治沙与旅游结合的机会,这片沙漠需要更多年轻人的身影。”
  在这片沙漠中,“高科技”已经成为未来治沙趋势。
  张吉树是库布其沙漠治沙企业——亿利沙漠研究院院长。他说,当地治沙企业依托30年生态大数据的累积,已推出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为主要方向,服务生态产业服务业的关键技术平台。
  张吉树表示,如今“库布其模式”已先后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西藏那曲、张北坝上等生态脆弱地区,助力当地修复生态环境。
  库布其沙漠治理,已经成为一张烫金的“世界名片”。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消息显示,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内蒙古的荒漠化防治工作代表中国接受了世界的检阅,为实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个世界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东淑华介绍说,内蒙古每年承担全国约40%的荒漠化防治任务,在全国荒漠化防治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世界荒漠化防治和中国政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介绍,2019年举办的主题为“绿色‘一带一路’,共建生态文明”的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和主题为“人才、科技、绿色、共享”的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为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事业提供了机遇、总结了经验、带来了办法、汇聚了能量。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介绍:“目前库布其沙漠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其治理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巴黎气候大会称之为‘中国样本’”。(记者 李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