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新闻速览 > 正文 >

推动稳增长与低碳化协调发展

2022-01-11 14:25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稳增长与低碳化是互相促动的有机整体,稳增长为低碳化提供前提和条件,只有经济增长才能有更大的能力去改善环境质量;低碳化为稳增长指明方向和动力,保护好地球家园才能优化资源配置、获得发展新动能。两者统一,走出一条能源转型、污染减少、环境改善、避免气候灾害,进而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认真盘点经济增长与排放家底,订立合理排放目标。当今世界,一系列重大矛盾冲突,根子在于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与气候危机的叠加影响。低碳化将为解决这些矛盾冲突提供可能性,同时,将为走进经济发展新周期提供必要条件。要强化减少碳排放意识,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的质量与效益,促进人均生活能耗和单位生产能耗合理下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协调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全局,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然伴随着深刻的技术突破、制度创新与理念碰撞,必然伴随着人口、产业、资源等重大优化布局。制订减碳目标要搞一盘棋。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而不是计划手段进行调节,给予社会各界稳定的预期。防止野蛮拉电、限电等急功近利行为。制订减碳目标不能搞“一刀切”,应按照各地资源禀赋条件,有进有退,有保有压,特别要注重保证基本民生与工业生产的能源供应。

  构筑循环产业链条,发展低碳技术。牢牢把握绿色能源未来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氢经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大资源税征收力度。平稳有序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建立完善阶梯式能源价格体系,鼓励节约,防止浪费,同时对低收入家庭要做好能源保障。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体制创新推动航空航天、船舶车辆等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大数据提升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机场、港口等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节能降耗、低碳减污。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园区集中,最大限度实现集中治污,取得规模减排效应。鼓励企业自主改造,加强环保资金和技术投入。建立产能统计和发布制度,引导适当产能,防止产能过剩。

  重点推进生物质气化燃气替代窑炉燃料技术等的普及性利用。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发展以氢能为代表的低碳技术。加强六氟化硫(SF6)气体循环再利用技术等节能技术开发。磁浮交通技术较普通轮轨技术碳排放低40%,应在城际交通中予以更多应用。

  强化资源要素意识,配置建立低碳市场。以市场机制为主、计划机制为辅,推动低碳市场发育。一是发展森林碳汇。要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探索荒山荒坡植树造林取得所有权制度,试点森林金融和林业保险制度。试点企业直接投资植树造林减免所得税,并可与碳排放权挂钩制度。

  二是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合理确定各地碳减排总量,不搞一刀切。探索碳排放权指标分配方法,积极鼓励参与主体多元化。尝试将燃煤发电厂的脱硫脱硝改造、污水处理厂的治污升级等,都核算为绿色资源,可用于交易。开展绿色信贷,对前景良好的低碳企业和项目予以大力支持。

  三是推进生态补偿和合作机制建设。统筹全流域水资源管理。建立跨行政区域碳资源占补平衡机制,通过植树造林等获得一定的碳资源。

  四是建立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专业化环保企业集群和产业链,共享减碳成果。发展非政府、非盈利的环保组织。

  强化社会保障意识,巩固低碳发展基础。一是建立绿色GDP的核算考核方法。建立低碳账户,通过完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促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奖励或者补助环保投入大的企业,形成示范效应。

  二是完善低碳财税体系。通过税收等政策,把污染导致的负面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适合低碳经济的结构性减税体系,对主动减碳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三是强化低碳法制建设。修订完善《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加快相关立法。建立低碳纠纷诉讼、调节制度。

  四是普及低碳知识宣传和教育。发展低碳文化,形成关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沈晗耀,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赵国通,上海工业环保协会; 张天明,上海城市经济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