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力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和重振,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了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的政策措施。笔者建议,生态环境部门要奋发作为,用好“加减乘除”,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有关生态环境的审批事项要全部进“环保窗口”,想方设法解决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提升服务效能,让企业充分体会到快捷便利。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对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以及部分生产制造、电子通信、社会服务、城市基建等行业内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免于办理环评手续。对环境影响小、风险可控的项目,原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评形式简化为环境影响报告表。原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采取告知承诺管理,实现环评审批在源头上减量。在办理排污许可证方面与环评审批同步办理。
聚焦环评审批中的 “慢、难、繁”问题,生态环境部门全面推行“一网通办”。环评审批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实时查询、电子证照,审批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建议生态环境部门能网上办的绝不线下办,采取网上办理、召开网上环评专家评审会等形式,优化流程、压缩时间、提高效率,让企业“跑断腿”“磨破嘴”彻底成为过去,便捷办、快速办,让企业少跑腿,并且只跑一次。
在服务上做“加法”。生态环境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体现热情服务。对新上企业和污染严重的化工、医药等企业,上门做好指导、咨询服务,送政策法规解读和宣传培训等服务上门,不断地在服务内容、方式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建议生态环境部门在化工园区、生物制药园区等污染企业集中的园区,设立环保驻点服务小分队,随时随地帮助和指导企业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加强与工业园区管理部门的联系,严格把关,协助工业园区引进“环保管家”,把园区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在线监测等,实行第三方托管,实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不要因为企业不懂环保法律法规而违法,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帮助企业守法合规、提质增效。
在创新上做“乘法”。生态环境部门要创新服务方式,利用经济信息化局工业企业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局的大数据、公安部执法信息库等,精准、高效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信息。建议生态环境部门要与经济信息化局、发展改革等部门一起,为企业解决当下恢复生产、新上企业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比如,铸造产业上马需要产能认定,而产能认定就需要经济信息化局、生态环境部门和发展改革等部门一起共同把关,逐级上报。实践证明,通过联合多部门为企业服务、大数据等的广泛运用,创新服务,可以有力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在观念上做“除法”。生态环境部门是生态环境执法上敢担当、善作为的铁军,在日常服务上,也要态度端正。在思想观念上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懒惰懈怠等作风,真心为企业办实事,为企业复工、复产纾难解困作贡献。
贯彻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经济恢复和重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全社会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议生态环境部门要用好“加减乘除”。 作者: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