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正文 >

执法人员分享信访办理“金点子” 上海徐汇区生态环境执法大队召开信访工作交流会

2025-02-10 15:54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张璐瑶
  春节前夕,上海市徐汇区生态环境执法大队召开了一场特别的经验交流会,主题是信访热线办理。会议内容看似“干巴巴”,但现场气氛颇为热闹,“金点子”交流、“经验谈”分享、“新火花”碰撞……参会的执法队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干劲十足。
 
  “十六字法”,让各方都满意
 
  “单纯的刚性执法虽能解决一时之困,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冲击,甚至引发更多矛盾,必须转变执法思路、汇聚合力,柔性执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刚完成安全检查工作的执法人员赵如、范志砺作了分享。
 
  2024年,徐汇区一家经营了十多年的餐饮店因油烟排放、噪音扰民等问题,引发了居民的投诉。接报后,大队迅速响应,经深入调查后,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餐饮店关停。此后,赵如和范志砺主动联合街道相关部门一起为餐饮店选址。最终,餐饮企业找到了一处合适的新店面,生意更胜从前,多方都对此表示满意。
 
  “我们不仅要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也要展现执法部门的人文关怀,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作出贡献。”赵如介绍,结合这一案例,凝练出部门联动,齐心发力,创新治理,综合施策“十六字工作法”,助力日常执法工作。
 
  “三通电话”,协调化解难题
 
  “要做好信访工作,协调化解矛盾,必须奏好‘帮扶、执法、协调’三部曲。”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左国威翻开他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和同事蒋梦迪总结出的“三通电话”工作法。
 
  “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们用‘三通电话’和大量工作,成功高效地处理了一起信访事件。”左国威介绍,2024年6月,徐汇区一家水果店将冷凝外机放置于店铺房顶平台,且24小时运行,楼上张先生因受噪声困扰而进行了投诉。
 
  “第一通电话,我们先初步了解情况。”左国威讲述道,在与张先生电话联系并了解情况后,进行了实地勘查,并确认情况属实。然后与水果店经营者进行沟通,宣贯了相关法律法规及噪声排放标准。经营者当即表示愿意在夜间停用风幕机。
 
  “第二通电话,是检验整改效果。”左国威说。两天后,水果店整改完成。随即左国威与张先生打了第二通电话,约定在晚上10点进行夜查,现场核实风幕机已按时关闭。
 
  “第三通电话,是要确保问题解决,居民满意。”左国威说。在与张先生通了第三个电话后,他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称夜间已无噪声,昼间噪声也在可接受范围内。至此,这起信访得到了圆满解决。
 
  “线上线下”联动,攻坚老城杂症
 
  “在面对一些老城杂症时,就需要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及时精准地掌握群众动态,方能化解矛盾。”执法人员王远娜、沈国栋也分享了成功案例。
 
  2024年12月,在处理淮海中路某酒吧噪声扰民信访过程中,“我们充当起居民和酒吧负责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安排在线下沟通,商讨解决方案,同时将我们的联系方式留给居民,可以24小时在线上联系到我们,进一步拓宽信访反馈渠道。”同时,酒吧也完成了降噪整改,这一噪声扰民问题得到了有效处理。
 
  “信访工作关乎老百姓的利益,我们要创新做法、完善机制,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把工作做得暖人心、得民心。”上海市徐汇区生态环境执法大队大队长金永峰说。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