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访是百姓对环境质量满意程度的“晴雨表”,针对不同环境举报如何“对症下药”,考量着环境执法人员的调解能力和处理智慧。在生态环境部门日常受理的信访中,“小马过河”式的举报占据着一定比例。一方面,其真实情况既不像举报人描述的那么严重;另一方面,被举报对象排污设施也确有“跑冒滴漏”的问题。对此,江苏省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主动作为,不拉“偏架”,以公正执法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当事双方在“国家标准和民众标准”两条线上走好“平衡木”,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以通州区几经周折化解某机械公司环境信访为例。
蹲守摸排,用身临其境感受“实情”。2020年9月底,五接镇在接到老百姓反映关于企业气味难闻的举报后,一边上报,一边赴现场初步了解情况。通州生态环境局获悉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会同当地政府到厂区内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来龙去脉。为了摸清实情,证实举报内容,通州生态环境局选定一个企业正常生产的夜晚,与镇上相关人员根据举报内容,采取了彻夜蹲守的办法。在最终认定企业确有扰民问题后,敦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通州生态环境局在每月初召开的局办公会上,听取该案化解情况,研究部署推进工作。区域执法局多次上门督促企业完成整改工作,并全过程跟踪整改进展情况。
阳光整改,将检测数据“实时”公开。企业投入200余万元整改并检测达标后,仍有持续举报。通州生态环境局联合镇政府成立攻坚工作组,进驻企业进行监督指导,并将企业整改进度及检测结果实时在所在村村务公示栏向群众公开。经过前后三轮整改,共计投入约400万元后,企业废气治理已达到环保要求,也获得了绝大多数居民的认可及支持。同时,通州生态环境局要求企业安装电子大屏幕,将月度检测数据实时向社会公开,确保整改、生产全过程公开透明。
沟通疏导,以公仆姿态“诚实”交心。企业多轮积极整改的行动和举措,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理解支持,但仍有部分百姓煽动举报。对此,通州生态环境局会同镇政府多次召集小区群众进行座谈交心,听取诉求,引导群众理性合法维权。还要求企业负责人与小区住户实时沟通,并每天深入小区随机问询,增进感情,拉近与举报人的距离,让举报人看到政府的积极努力和企业的诚恳态度。此举不仅让举报人与企业“化敌为友”,还促使他们在小区业主群内主动帮助企业宣传,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整改的认可度和政府的公信力。
合力攻坚,以精准施压确保“实效”。树欲静而风不止。企业多轮整改并取得实效后,依然有个别群众罔顾事实,在不居住在小区、且企业不在生产的情况下持续恶意举报,造成恶劣影响。对此,通州生态环境局与镇政府、企业多次抛出橄榄枝,希望与对方沟通,但均遭拒绝。面对多次恶意举报,派出所也上门进行了劝诫提醒,告知违法后果;同时,对小区住户开展劝导,当其在小区群内煽动居民继续举报时,小区住户对其开展劝诫和斥责,使其成为“孤家寡人”;借助公安力量,通过亲属对其开展思想教育及责备,击垮其心理防线。最终,企业负责人通过多方探寻,促成了与举报人当面会谈。一番连环多重“猛药”作用后,举报人当众承诺不再进行举报。至此,机械公司信访问题得以成功化解。 作者:崔祝进 沈超群 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