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中国 > 正文 >

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汇聚力量——“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综述

2025-02-17 09:33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张璐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不断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响应、协同联动,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发挥园区和企业关键作用

  ——创新推动设施开放,传递减污降碳理念

  园区和企业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我国园区数量多、覆盖地域广、经济规模大,8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园区。在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园区也带来了产污集中、资源消耗强度大、降碳难度大、治污成本高、风险源多等问题。正因如此,助推美丽中国建设,是园区和企业发展的一项必答题。
  为推动园区减污降碳宣传教育,2024年,生态环境部派出工作人员赴青海西宁、宁夏银川开展园区减污降碳宣传教育活动调研。组织相关单位、园区和企业专家介绍相关工作经验,集中研讨园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方向路径和任务举措。
 
  各地也结合园区实际情况,把园区减污降碳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示范试点创建等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文明宣教园区典型案例。如湖北武汉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2000平方米的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打造武汉地区最大的循环经济环保科普研学旅游基地,全方位展示了节能降碳生活方式、生活垃圾分类常识以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艺等相关内容;福建组织拍摄系列宣传片,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点,展示全省建设美丽园区的生动实践,进一步营造园区减污降碳的良好氛围。
 
  推动企业相关设施向公众开放,既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也是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2024年,生态环境部联合住建部修订并印发了老四类(监测、污水、垃圾、危废及电子电器废弃物)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组织开展新四类(石化、电力、钢铁、建材)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编制印发以及“厅局长带你走进环保设施”活动。
 
  各地也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社会公众走进企业以及环保设施,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中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提升环保素养。
 
  北京通过网站、VR等新媒体形式推动设施单位“云开放”,推出的4期“环保设施环游记”累计观看量1173.5万,短视频互动量达10.7万;浙江有序推进石化、火电、造纸、冶炼、水泥制造等7个新领域环保设施开放工作,目前公众可以预约参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宁波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等相关领域企业;深圳组织公众参与实验室分析体验活动,在专业监测人员带领讲解下,参观样品管理室、废水分析实验室、废气分析实验室等。
 
  在大屏幕前了解城市空气、水、声、辐射等领域的监测工作;到污水处理厂亲眼见证污水处理流程,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处理技术;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厂目睹废弃电器在流水线上被一步步分类拆解……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以及环保设施开放已成为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

  放大社区和学校引领效应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深入推动校园教育
 
  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
 
  2024年6月,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工作部署推进会,聚焦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作出相关部署。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与中央社会工作部联合印发《“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7年)》,着力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此外,民政部也积极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环保公益项目。
 
  在地方层面,陕西以“全面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为重要抓手,在全省连续五年选树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典型;湖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广西连续多年举办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培训班,培训环保志愿者近300人(次);湖北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将表现优秀的生态环境志愿组织和个人纳入省环境保护政府奖表彰范围。 
  • 新闻推荐
  • 新闻排行榜